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承德频道>>文化

山庄文物:一个王朝历史的见证者

来源: 和合承德网 作者: 袁雪梅 2014-07-22 10:33: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再有几个月,周晓梅就要正式退休,与她工作了近40年的文物工作说再见了,她从心底舍不得。

  避暑山庄博物馆,游客从丽正门进入避暑山庄的第一站,大殿的木头中浸满了岁月的味道,展览的一件件文物,静静地为人们诉说着一个王朝重要的历史碎片。

  周晓梅听它们讲述了近40年,那些故事和历史已经深深刻在她的心里……

  山庄文物“海纳百川”

  从文物角度来说,避暑山庄算是个“小康家庭”。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藏清宫文物,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同为国内著名的收藏地,但避暑山庄所藏文物,大部分为清代宫廷专门为皇家园林制造。

  1975年,避暑山庄面向社会招聘讲解员,在众多的应征者中,20人脱颖而出,周晓梅就是其中一个。从那个时候起,山庄里的文物“档案”就被他们牢牢记在心里:全市现有馆藏文物(包括县区)7万余件(套),避暑山庄博物馆、外八庙管理处收藏三万余件清宫文物和藏传佛教文物,占了全市文物的近半壁江山,主要包括瓷器珐琅、御笔字画、丝织品、挂屏钟表、佛造像、供法器、金银器皿、家具陈设等,涉及16个品类。

  这些文物,除具有艺术品的欣赏外,还具有极高的咨政借鉴作用,不仅是稀世珍品,也代表了清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说山庄“海纳百川”,是因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清宫文物的来历途径不一,有原存、调拨,也有捐赠。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于康乾盛世时期,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热河行宫正式使用后,由清宫内务府成做或购办大量文玩珍宝陈设在园内和寺庙内,包括清代帝后生活用品在内的这些宫廷文物,做工精湛,数量浩大。据现存《清宫陈设档》《造办处活计档》《热河古迹所文物账》(光绪朝)等文献不完全统计,总数有近百万件(套),当然,这之中可能包括周围行宫的部分文物。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家文物局陆续协调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向承德调拨了部分宫廷、宗教文物,从而奠定了避暑山庄博物馆和外八庙的收藏实力。

  此外,1984年、1988年、1999年、2007年,朱家溍三兄弟、溥杰、溥仁、于岱岩等清代皇族和国内著名专家先后向避暑山庄博物馆捐赠明清家具、古砚、宣德炉及康熙《畅春园记》手卷和咸丰、慈禧手迹、以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作品等珍贵文物500余件。

  会讲故事的文物

  在周晓梅看来,这些文物都不是普通的冷冰冰的物件,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串成了那段历史。

  在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的展览当中,曾展出了宫廷画师郎世宁作品——《东归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六年秋。这一年是乾隆母亲皇太后钮祜禄氏八十寿辰,又是乾隆六十一岁生日。而这时,在承德狮子沟北坡仿拉萨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也正式落成。这对乾隆来说,自然要大事庆贺,不过,值得庆贺的还不止这些。这一年,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险、刚从俄国返回的土尔扈特蒙古著名首领渥巴锡等日夜兼程,九月初八风尘仆仆赶到承德,这让乾隆皇帝更加欣喜。

  蒙古土尔扈特部在远离故土一个半世纪之后,又举部东返祖国,这是当时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引起了朝野颇大的反响,全国各地官员为此纷纷上奏章庆贺,在一片颂扬声中,乾隆更是志得意满,沉浸在国势强大、万众归一的欢欣之中……

  《东归图》正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讲述者。

  然而,天道无常。正当清王朝沉浸于太平盛世之中的时候,西方社会借助新技术的成果,已跃上了世界工业文明的制高点,并且试图叩开封闭的古老中国之门。清王朝的睿智与活力日渐消去,避暑山庄以无法摆脱的历史经历真实地记录了“天朝大国”的残阳梦断,末世之变。

  公元1820年,满族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嘉庆病死在避暑山庄帝后的寝宫烟波致爽殿的龙床上;

  公元1860年,四十年后大门重新打开的避暑山庄突然热闹起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隆隆枪炮声中,咸丰皇帝携着皇子后妃文武大臣仓皇逃进了避暑山庄。在烟波致爽寝宫里匆匆地用朱红笔墨批准了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一年后,1861年7月,咸丰这位30岁的皇帝带着被侵略军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天朝之尊丧失殆尽的没齿大辱,病死在他的皇祖父嘉庆躺过的龙床上;

  烟波致爽殿的西暖阁酝酿而成的辛酉政变拉开了慈禧垂帘听政的帷幕……

  这一幕一幕,都被山庄内的文物默默记载着。

  视文物如自己的宝贝

  说起避暑山庄的文物,做了一辈子文物工作、避暑山庄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周晓梅如数家珍。

  至今,周晓梅都还记得当时参加考试时的题目:为什么要参加文物工作?“从小生活在这个城市,山庄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各种大会,还是放假游玩,它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我仍会对它充满好奇,如果能在这么神秘的地方工作,那是我的荣幸。”

  工作后不久,周晓梅和同事到历史博物馆手抄关于山庄的资料,整整三个月,周晓梅对山庄的一切已经烂熟于心。

  回到山庄后,周晓梅负责博物馆的文物布展工作,每次提取这些文物,她都视如珍宝。穿平底鞋、戴手套,无论重复多少次,周晓梅都数十年如一日地严格按照文物工作的要求办事。“这是山庄的宝贝,更是历史地见证者。”

  除了在山庄内进行展览,博物馆内的文物还经常到外地进行展览。虽然近40年的工作经历,但周晓梅却清楚地记着每一次外出展览文物的时间、地点,1986年,淮安;1993年,嘉兴;1997年,成都……

  记忆中,更深刻的是在展览中的酸甜苦辣。

  1997年5月,周晓梅和同事带着25箱文物去成都展览。他们坐的是从西安到重庆的火车,途经成都,停留时间只有17分钟。因为都是重要的文物,她和工作人员来回倒班在托运地车皮里看着文物。5月底的天气,车皮里已经闷热得透不过气来,从头天晚上8点多到凌晨4点多,几个人寸步不离地守着这些宝贝。到达成都站时,在列车员报站的一瞬间,几个人开始默契配合地把这些宝贝运下火车,17分钟,25个箱子,等到火车开走的时候,抬完东西的几个人面面相觑,汗水都已经湿透了衣衫。

  尽管付出很多辛苦,但是能让更多的人看到避暑山庄的文物,让更多的人读懂皇家文化,周晓梅和同事们还是觉得值得的。1986年,南京,当地市民排队来看展览。1997年,上海旅游节,更是出现了排长龙买票的场景。每当这时,周晓梅就很欣慰,也很骄傲。

  周晓梅告诉记者,避暑山庄博物馆当初的设计标准比较高,是按照银行金库建造的,在提取文物时也有严格的制度管理,这是为让更多文物“回家”

  文物保护上的一把最稳妥的安全锁。近几年,国家投资在避暑山庄的古建修复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对文物保护的安全系统进行了升级,让这些文物更安全地为人们讲述历史。

  40年,这些文物已经成为了周晓梅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看来,每一个文物都是有热度、有故事、有生命的。“市民和游客在参观的时候,应该在故事中去欣赏文物,那才是真正的历史,也是文物所具有的真正的存在意义。”

  让更多文物“回家”

  虽然,避暑山庄内的文物数目并不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很多文物流落在外,目前所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部分文物的分布就包括:滞留南京博物院的南迁“热字号”文物10万余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木兰秋狝图》、瓷器、书画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玉字《热河考》屏风、乾隆《马术图》、避暑山庄殿堂玉玺、清宫廷画家徐扬等绘《秋山行旅图》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四知书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炕屏、清帝玉册等;中国国家博物馆《避暑山庄全图》、《万树园赐宴图》以及土尔扈特敬献乾隆帝的箭囊等;朝阳博物馆,清宫廷画家裘锡圭所作《木兰秋狝图》等。

  还有一部分文物,“远走他乡”,但是却有着清晰的线索:日本侵华期间掠夺文物至少2万件。已知匾额楹联、御笔碑记手记、铜版画及模板、西周青铜礼器、宫廷用物(杂项)、文庙祭飨乐器、宫廷演用具、铜佛像、佛塔、佛龛、密宗供法器、佛经、避暑山庄图志、文献和文物陈设档案、行政文书等14类;法国集美博物馆《木兰图》;美国弗里尔美术馆《避暑山庄山区建筑图》、大都会美术馆等;比利时玛丽蒙皇家博物馆密宗唐卡54幅……

  去年8月,由一对德国夫妇收藏、流落海外百年的《承德避暑山庄全景图》重回承德老家,这让包括周晓梅在内的承德的文物界人士很激动,“每一件流落海外的文物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伤疤和情感记忆,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文物回家,只有回到家里,它的生命才完整!”(记者 袁雪梅)

关键词:山庄,王朝历史,见证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