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井盖被当“球”踢?井盖隐患不能次次惊动纪委
最近,江苏宿迁市不少网友反映:该市宿豫区湘江路小吃一条街北面一处窨井盖没了,经常有三轮车、小轿车陷入其中。对此,无任何部门过问处置,网友投诉曾被四个部门当成“皮球”踢了7天,而纪委调查组督办后,2个小时就安装完毕了。涉事四个部门因此受到通报等处理。(4月23日《现代快报》) 这是一场堪称精彩的“踢球比赛”:先是区数字化城管中心将问题先后随意“甩手”交给了豫新街道办事处、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处置,接着是3家单位均以各种理由将问题退回。如果不是纪委出面,这场“球”可能还要继续“踢”下去,而且多半不会有风险。 例子俯拾皆是,4月2日,东莞市拆除占地面积分别约为500平米和330平米、均为十一层半的两宗违法建筑。理由是业主在未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的情况下,违法违规擅自开工建设,造成了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让人不解的是,多个职能部门无所作为,任由违建“长”成了高楼,在此过程中,土地、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也要“踢球”,但至今没听说哪个部门和个人为此担责。 两件事摆一块,就其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来看,孰轻孰重,不难辨识。相比之下,宿迁市宿豫区那四个部门又是被通报,又是写书面检查,如此处理倒是显得有些重了。同样是扯皮,行政不作为,处理有轻有重;可以处理,也可以不处理。这本身就暴露了治理不彰的源头性问题。 既然推诿扯皮可以低风险、零风险,那么就不能怪人把事情往坏处想:违建就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在我们的眼前“长”出来。井盖缺失无人管的问题,也一定会重新上演。 说到这儿,自然又会联想到另一个类似问题:由电线杆、通信杆、监控杆等构成的城市的“线杆乱象”和与之互为形影的“线路蜘蛛网”。这也是城市治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尽管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年年搞,但大都是行动一过,问题反弹。 无论是违法建筑,还是井盖缺失,抑或是林立线杆,它们都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城市治理普遍存在的各自为政,“九龙不治水”的老问题。 回到井盖问题上,要寻求善治,首先应明确井盖的产权单位和监管单位,这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方面,不妨学学国外的做法。在日本,下水道井盖已成为鲜明的城市名片。19世纪50年代末,东京的工程师改善了井盖的表面纹路,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设计,这样既增强了表面摩擦力,又更美观。不同的花纹还有利于明确各行政主体的管辖范畴。市和区、町各级别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町花,一旦需要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有些地区还在井盖上装上卫星定位系统。 无主的井盖,必然会被当成皮球踢。而责任边界模糊,井盖缺失后,即使多个部门“踢皮球”,也难以追责。日本在井盖问题上的精细化管理,使得井盖的责任主体一目了然。如果像日本一样,责任明确,监管到位,井盖就不会总是险象环生。当然,纪委出面管井盖的事,也会少发生、不发生。 |
关键词:井盖,评论,惊动纪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