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承德鹰手营子矿区新闻网 >>  地方文化

一座塞外古城的绿色崛起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2014-06-17 10:01:1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坝上太阳湖风光。梁世芳摄

  图为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笔架山优美风光。张丽妍韦长利摄

  中国食用菌之乡的平泉,栽培食用菌已走上工厂化之路。李海燕摄

  作为京津的水源涵养地和“风沙墙”,河北省承德市近年来推动山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找准政策实施的切入点、抓住生态建设的关键点、选好科学发展的着力点,闯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一座充满魅力的绿色城市正在崛起。

  承德,一座充满魅力的绿色城市。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55.8%,森林资源总资产达1216亿元,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款3.28万元;全市不仅建成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还建有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在“2012绿动中国”活动中,承德被评为“绿色城市”,2013年被网民推荐为“最中国生态城市”。

  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表示,作为京津的水源涵养地和“风沙墙”的承德,把生态建设提到“生命线”的高度,按照“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为总抓手,找准政策实施的切入点、抓住生态建设的关键点、选好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强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正在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在“生态屏障”建设中,承德人本着“把风沙挡在当地,把净水送到京津”的情怀,创出一个个“绿色”奇迹

  承德北接内蒙古,南连京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史料记载,由于战事连年、乱垦乱伐,这里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迅速南侵,致使肆虐的沙尘暴频频侵袭京津。2000年春,北京地区甚至相继发生了12次沙尘暴天气。

  “发展经济是我们的目标,打造绿水青山同样重要。”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承德决策者认为,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京津生态安全。为此,承德提出既要建设“绿色银行”,又要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全力以赴投入生态建设中。

  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承德以库区周围、风沙前沿、河流源头等生态脆弱区和环城镇周围等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建设了坝上防风固沙林区、北部水源涵养林区、中部水保经济林区和南部经济林区等四大林区,明确各分区林业建设方向、发展模式及主栽树种。

  在“生态屏障”建设中,承德人本着“把风沙挡在当地,把净水送到京津”的情怀,创出一个个“绿色”奇迹。坐落在围场的全国最大人工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是承德人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植下的112万亩人工林,这是一个变荒原为林海、变沙漠成绿洲的奇迹。

  目前,该林场林地面积已由建场初的20多万亩增加到11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4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80%,被誉为“河之源头、云之故乡、花之世界、林之海洋、珍禽异兽之天堂”。

  目前,承德已建成5个国家级、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占河北省的50%,被环境保护部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沙化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40%,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承德坐拥2万余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向大气输送146万吨清洁氧气,被誉为“华北绿肺”;全市水资源总量达37.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向密云水库输水4.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56.7%,向潘家口水库输水1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95%。

  “我们要大力发展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壮大那些带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高端、优质、现代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百姓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

  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

  承德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思路,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力促产业培育与循环利用同时发展,科学规划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衔接

  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介绍,该市牢牢抓住生态建设的关键点,坚持产业培育与循环利用同时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绿色产品为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又提出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食品药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八大现代产业。力争到2020年,把承德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明的生态文明城市。

  在产业培育中,承德从根源入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思路,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培育与循环利用同时发展,科学规划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衔接,打造出中草药、山杏、山楂、食用菌等“七大现代产业集群”。

  每到春秋时节,走进“中国食用菌之乡”――平泉县,食用菌大棚到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菇香。

  据了解,平泉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出了大量财富。目前,全县已有食用菌原料林78万亩,食用菌生产遍布全县291个行政村,年发展食用菌总量达4亿盘(袋)、产值可达35亿元,占到当地农业产值的60%。该产业被评为“中国产业聚群品牌50强”之一。

  在承德,像平泉发展食用菌的还有承德县、宽城县。目前,全市年发展食用菌已达7.5亿盘(袋)、创产值60亿元。该市还不断加大对食用菌废料的研究,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共赢。

  经济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采访中,记者获悉,曾有一个投资30多亿元的化工类项目想要在承德落地,却被拒之门外。

  近年来,承德禁止各类污染项目1000多个,关停中小企业400多家,为此减少税收100多亿元。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凡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哪怕一本万利也坚决一票否决!我们所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让承德山青水碧、地绿天蓝、城美民富。”

  绿满城乡皆风景

  承德同步谋划城市转型与农村发展,把良好的森林、草原、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强力打造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

  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同步谋划城市转型与农村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承德把良好的森林、草原、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围绕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坝上森林草原、金山岭长城等五大精品板块,强力打造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

  站在新的起点上,承德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国有林场投入的机遇,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进一步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大力发展生态体验型旅游经济。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承德全市将开发森林公园景区景点达200个以上,年接待能力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目前,全市已建成旅游乡镇72个、旅游村182个,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8亿元。

  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鹰手营子矿区,近年来一手抓经济转型,一手抓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程,坡地发展以板栗、山楂等为重点的林果业,平地发展以食用菌、设施蔬菜为重点的菌菜业,努力培育新型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鹰手营子矿区森林覆盖率达65.68%,形成了以设施农业、果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由采煤为主的黑色产业向以食品为主的绿色产业转变,促进城乡发展“靓丽转身”。

  让绿色延伸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承德在市区大力实施滨水新城、景观打造、滦河水景观建设等重点环境美化创建工程,按照“有山有水、真山真水、显山露水、美山扩水”的建设思路,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佟山、罗汉山、富丽等48处山体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全市建成橡胶坝73道、形成水面面积1092平方米。湖光山色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介绍,2013年承德实施了以“冰雪嘉年华”为代表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达43个,精心策划了旅游节会活动10余次,全年共接待游客24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1%。

  按照规划,到2015年,承德力争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以上。承德正向着“华北最优、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名城阔步迈进。

关键词:塞外古城,绿色崛起

责任编辑: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