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承德频道欢迎您
承德网群: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承德频道 >> 承德新闻

勠力同心夯实脱贫路 攻坚拔寨共筑小康梦

来源: 和合承德网 作者:郭鹏 宁利勇 2018-04-20 09:21: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们主要在围巾上绣梅花、牡丹花,绣好后企业按合同回收,每条围巾能收入80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邵家店村村民赵丽说。

  皇家满绣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与邵家店村合作,建立皇家满绣围场邵家店村文化产业基地,培训绣娘50余人,让村里的绣娘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稳定脱贫。

  皇家满绣创始人、武汉幸福满绣文化开发公司总经理邹定东说:“公司依托上海的设计师团队和武汉的运营销售团队,将基地绣娘绣制的高端产品销往中国南方航空、贵州茅台集团等,打造皇家满绣品牌,走绣娘脱贫致富、公司快速发展双赢之路。”

  “村里准备对所有绣娘再进行高端培训,让他们的刺绣都达到公司要求,获得更高收入。同时,计划今年发展羊肚菌种植,让男劳力也有工作舞台,实现整村脱贫。”邵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柴景英信心十足地说。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全县154个贫困村、4.3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为目标,以22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攻坚,为全部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台账,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和贫困群众满意度,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我们要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提高脱贫质量为根本,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用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从‘生活宽裕’迈向‘生活富裕’。”县委书记刘众民说,围场重点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兜底、基础提升、安居扶贫、智力扶贫”五个全覆盖工程,确保到2019年底脱贫出列。

  围场计划统筹各类资金33.5亿元投入全县“五个全覆盖”工程,科学选择“金融贷款、生态产业、功能农业、乡村旅游、光伏电站、农村电商、就业创业、结构调整”等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产业就业增收“多重保障”,确保全部扶贫对象均能实现“产业增收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政策兜底有保障、基础提升有保障。”

   推行“N+1”扶贫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围场计划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20余亿元,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大力推行“N+1”扶贫模式,持续实施“农业产业+扶贫”“生态产业+扶贫”“股份合作+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电站+扶贫”“金融贷款+扶贫”等产业扶贫工程,壮大产业规模,做大产业总量。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直接带户、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方式,让每户贫困户都能获得稳定的产业收入,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每个贫困村都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

  ——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投入农业产业资金1亿元,以实现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依托特色扶贫产业片区建设,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2.57万亩以上;大力实施功能农业扶贫工程,种植富硒马铃薯3.5万亩、富硒胡萝卜0.5万亩;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扶贫工程,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支持半截塔、道坝子、兰旗卡伦等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及旅游公路沿线乡镇发展万寿菊、玫瑰花、油菜等花类经济作物种植,新增种植面积6.2万亩以上;与京津“菜篮子”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大设施蔬菜种植扶持力度,种植总面积达到5.47万亩。根据贫困户自身能力和承包土地情况,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农家游、家庭手工业等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确保有劳动能力和经营基础的1.89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实施“生态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投入生态产业资金3亿元,大力推行“一林生四财”生态扶贫模式,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两场战役”。

  坚持“林上要果”。立足全县林果产业“两环、四区、七大基地”规划布局,狠抓供给侧改革,调优调强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以干鲜果品、木本油料、园林绿化苗木、木本花卉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3万亩,打造金红苹果、“围选1号”杏扁、绿化苗木等林果产业专业乡3个、专业村18个。同时,大力推进涉林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参与劳务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发展林果产业,辐射带动2万人实现增收。

  坚持“林中旅游”。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促进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依托“塞罕坝”“红松洼”“御道口”等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品牌,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发展“林下间作”模式,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利用林间空地、森林边缘地带,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将林下资源变成菜篮子、药园子,有力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年内发展林下种药0.2万亩,林下种菌100万袋,同时,贫困农户还可通过在林地内采摘蘑菇、药材、蕨菜等山野资源,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通过林下经营,可促进1200名贫困人口增收。

  坚持“造林护林”。找准造林护林与脱贫致富的结合点,推进生态造林和资源管护精准扶贫,积极引导贫困人员参与生态项目建设,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增加贫困人员的工资性劳务收益。年内投入生态护林员资金1753万元,全面落实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直接将符合条件的1768名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工资达到7750元。

  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扶贫工程。抢抓国家环保部定点帮扶该县的重大机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强县优势,围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站、垃圾处理、公厕建设等环保工程,切实增加扶贫对象经济收入,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围场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实施“股份合作+扶贫”行动。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扶持全县生产生活困难、产业发展乏力的16000户贫困户,以每户6000元资金集中入股龙头企业获得分红收益,贫困户最高可入股五年,每年获得600元红利,真正实现“利益联结共同致富”。

  ——实施“金融贷款+扶贫”行动。在投入金融扶贫风险保证金及担保资金7000万元的基础上,计划投入贷款贴息资金1000万元,确保年内通过“政银企户保”平台发放贷款4亿元以上,扶持全县符合条件且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施“政银企户保”项目,支持贫困户通过贷款从事到户产业或入股企业及合作组织实施股份合作项目实现增收致富。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投入乡村旅游资金500余万元,围绕旅发大会重大历史契机,着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按照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山区综合开发“六位一体”发展模式,持续打造精品片区10个,积极推进汇源木兰公社、皇家猎苑小镇、御道河谷、民族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康养项目建设,发展万家客栈180户以上。以6个特色小镇为重点,建成一批具有围场文化引力、民族魅力、发展活力的特色旅游村,重点培育2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扶持3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实施“光伏电站+扶贫”扶贫行动。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计划投资7.5亿元,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100兆瓦,带动3333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稳定增收20年。

  建设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137个,年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16.5万元,带动6165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稳定增收20年。

  建设非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计划利用天津武清区帮扶资金2400万元,扶持非贫困村建设30-50千瓦屋顶集中式电站153个,年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带动120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稳定增收20年。

  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计划投入资金550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00万元,扶持全县1500个贫困户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户均增收3700元,稳定增收20年。

  特困群体重点帮扶实现政策兜底全覆盖

  计划投入各类政策兜底资金5亿余元,突出抓好低保对象、长期患病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工作,大力落实贫困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兜底政策,把该保的保好、该兜的兜住,实现“惠有所普、困有所保、学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救”。

  ——加大政策支持,实现“惠有所普”。进一步扩宽政策受益范围,下大力落实好“两免一补”“营养餐计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教育、民生政策,使全县人民均能享受各类普惠性、公益性政策,真正实现“惠有所普”,切实提高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强化贫困救助,实现“困有所保”。坚持脱贫攻坚不留死角,逐步提高建档立卡低保户、五保户保障标准,为特困群众生活保基本、托底线,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年内计划投入低保、五保救助资金1亿元,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符合条件的917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五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实施“雨露计划”,实现“学有所助”。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万元,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3000元/生/年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直至毕业。确保所有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均能享受“雨露计划”政策扶持。

  ——强化医疗救助,实现“病有所医”。做好4.3万名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救助工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不断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贫困农户医疗保障制度,对患有重病、大病的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全部享受医疗救助、医疗保险等政策,保障重病大病贫困户基本生活。

  计划投入资金430余万元,为全县430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全部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贫困户只负担个人负担部分,门诊特殊病全部实行即时结算。

  ——强化保险救助,实现“老有所养”。计划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帮助4.3万名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做好基础养老金提标工作,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对全县4.3万名建档立卡人口给予商业保险支持,进一步避免贫困人口因祸、因灾返贫现象发生。

  ——强化临时救助,实现“难有所救”。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经其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群众,按照家庭实际困难程度,通过救助平台给予相应的临时救助。鼓励、引导、支

  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活动,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

  扩大“双基”建设范围实现基础提升全覆盖

  计划投入基础提升工程资金3亿元,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全县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同步做好路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电力建设、通讯建设、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确保贫困村实现硬化亮化,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312个行政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立体化交通网。计划投入整合涉农资金1.5亿元,用于贫困村农村道路建设、桥梁建设及乡级路整修提升工程。新修全县通村、通组公路755公里、桥梁30余座,加快推进全县通组道路建设进程,逐步构建起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构建大供水覆盖网。计划投入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以县城周边“四镇一乡”大供水体系建设为重点,在23个乡镇40个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78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全面完成伊逊河、蚁蚂吐河、小滦河等主要水域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县域出水断面水质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新打机井及旧井配套300眼,完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

  ——构建惠农电服务网。计划投入电力建设资金948万元,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与管护,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35个,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线路103.43公里,新增配变台43台,保障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程顺利实施,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

  ——构建全覆盖无线网。新建和改造通讯基站、网点180个,新建铁塔20个,基本实现全县4G网络全覆盖。

  实施总投资6900万元的4G网络升级和宽带网络提速工程,县城主城区、经济开发区、重要旅游节点实现无线WIFI网络覆盖,有效提升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服务水平。

  ——构建美丽乡村精品网。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充分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立足脱贫攻坚、结合旅发大会,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提质、提速、扩面、增效”四大工程,全面开展“四改”“四化”“两治”“四提”14个专项行动。2018年新建重点村30个,巩固提升村65个,打造精品村10个,建设特色小镇3个,新建中心村2个。结合全省“双提”工程,把全县22个深度贫困村同步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推行“双同步”建设格局实现安居扶贫全覆盖

  计划投入安居扶贫工程资金4.5亿余元,对全县尚未实现住房安全的3500户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以中心村镇、产业园区、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为安置重点,按照“两个同步”建设要求,整合资源力量进行全面配套和集中搬迁安置,同时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实现贫困户“居有所安”。

  ——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按照政府补助、群众自筹、社会帮扶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撬动各种资金、各类要素积极参与,大力筹措资金,对全县范围内仍然居住在危房中的14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计划安排补助资金2156万元,优先安排危房改造指标,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实施易地搬迁工程。计划投入资金3.6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产业园区和移民社区“两区共建”,搬迁项目与后续帮扶、配套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全面启动29个乡镇、61个村、2146户、5998人(贫困户1216户3418人)的易地搬迁工作,同步谋划和发展好富民增收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努力做到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

  ——实施特色村寨工程。计划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程,扶持庙宫村、八十三号村、二号村等少数民族村进行村寨改造工程,实施民居改造120户、建设公厕30个、道路建设10公里、路灯50盏,改善少数民族村村容村貌。

  扩大“双扶”扶贫成果实现智力扶贫全覆盖

  计划投入智力扶贫工程资金1亿余元,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落实“党建引领”“精神文明”“三免一助”“雨露计划”“技能培训”等智力扶贫政策,真正做到“扶贫与扶智、扶志”全面结合。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持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支持党支部和党员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同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动员贫困群众参股入社、共同发展,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发挥党员创业帮扶基金和人才开发资金作用,支持党员结对带富和返乡人才创业领富。继续推行党员亮牌示范、认责承诺、结对帮扶,帮助群众谋划致富路子,发展致富产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扎实有效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着力选优配强符合决胜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的村领导班子,提升村党组织领导脱贫攻坚能力。

  ——实施精神提升工程。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八大专项行动,全面推广“孝心饺子宴”“善行功德榜”“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努力树立精准脱贫的新思想、新思路、新作风。

  ——实施扶志自强工程。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把全县4.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明白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真扶贫、真脱贫”的工作氛围。

  ——实施“三免一助”工程。投入“三免一助”资金17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62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均能享受“三免一助”政策。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投入整合涉农资金100万元,开展冬春常规培训20期、举办农业实用技术、精神文明等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县乡村农业技术骨干5000余人次。

  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培树10个科技示范乡镇、30个科技示范村、10个科技示范园、20个科技示范户,培训新型农民3万人次以上。

  ——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投入劳动技能培训资金60万元,把有劳动能力缺技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纳入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计划中,组织350名贫困人口参加天津市武清区举办的“春风行动”培训会,计划让1000名贫困户分5期参加到全县的劳务输出培训中,通过实用技能培训,掌握一门致富本领,素质整体提升,在本地或者外出务工中稳定增收。

  “实施深度贫困县五包一、深度贫困村三包一、贫困户一包一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人。”该县县长甄毓敏说,全县上下将继续深入开展“党旗红、产业强、乡风美、共同富”主题活动,确保五个全覆盖落实到位,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关键词:脱贫路,攻坚,小康梦

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