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媒体对塞罕坝机械林场集中宣传报道
在承德领导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塞罕坝林海。资料片
长城网承德8月5日讯(记者 张建国 赵少聪 通讯员 李敏 管陈子)在承德北部,坝上地区有一群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的务林人,战天斗地伏冰卧雪,55年,用三代人的心血培育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涵蓄水源的“绿色长城”。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成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范例。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在重要版面、主要节目对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做了深度报道。分别刊发《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好一个大“林子”——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发展历程速写》《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启示录》《塞罕坝:高寒荒漠的绿色传奇》等启示录和长篇通讯,在承德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刻把握好塞罕坝精神“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塞罕坝精神转化为巩固和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支撑,转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强意志,转化为加快转型、绿色崛起的精神支撑,加快推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 “弘扬塞罕坝精神,需要激发听从召唤、不负使命的责任担当。”承德市发改委主任王毅表示,“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根植承德“本土”,是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力量源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全体干部职工要立足当前,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着眼长远,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做好扶贫攻坚、改革创新、保障民生、优化环境等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落到实处,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高新区管委会党政办科员李晨龙说,被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他向刘军、齐淑艳、于士涛这些如今依旧奋战在林场第一线的护林人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塞罕坝人一样的劳动者的艰辛努力,才有了我们引以为豪的绿水青山。我要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保护好、建设好承德的生态文明,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薪火相传,为后人留下更绿的山,更清的水,为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贡献自己的力量。 “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党组书记、主任王志宏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关乎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绿色发展和脱贫攻坚。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市精准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走出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绿色脱贫之路。按照精准分类后确定的相应工作路径,因地制宜地实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教育和就业培训等脱贫工程,带动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平泉市市长曹佐金说,塞罕坝精神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更加坚定了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泉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山杏、食用菌等农业发展5大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绿色发展,坚持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路径。同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0天,PM2.5浓度均值控制在每立方米45微克以下,被评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生态田园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县。 |
关键词:承德,媒体,塞罕坝,生态,发展,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