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最后一公里”京津冀三地养老政策不断迈进
导语:在中国,养老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保障问题,养老,不仅意味着晚年要吃饱穿暖,更意味着要有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我国已经有超过2亿的60岁以上老人,这个基数庞大的养老群体面临的养老体系确实令人担忧。 京津冀三地养老政策如何迈进 自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在养老产业领域如何向协同迈进一直广受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已经“牵手”在养老领域做出许多有益尝试,正朝着在养老领域协同发展方向探索推进。 据了解,天津市和河北省在养老机构服务价格、养老服务土地供给等方面有很大优势,而北京市的养老服务企业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助推三地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让京津冀的老年人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选择养老地点,成为三地政府共同的努力方向。今后,京津冀将积极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并筹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鼓励有实力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 北京市政协日前举行医养结合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针对委员提出的推进异地养老医保建议,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部署,养老服务、医疗卫生领域均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和试点推进项目,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按照“政策随老人走”原则,天津武清、河北高碑店等津冀地区试点机构可以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在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方面,国家正建立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津冀地区力争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令人不安 面对中国老龄化大潮,政府和市场显得力不从心,促使民间力量开始独立探索农村空巢养老。与此同时,民间资本和专业的社会力量也正向农村聚集。随着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一批分散在基层的富于本土智慧的农村空巢养老模式浮现出来。 中国空巢现象尤其是农村空巢现象的严重性,已远超普通人的想象。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超过1亿,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45%的老人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比已达到32.64%,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30 .77%。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也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空巢老人,并且相当比例都分布在农村。近年频发的农村空巢老人悲剧,不断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如何解决农村空巢养老问题,也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的时代命题。 民间探索在默默无闻中成长 中国养老形势日渐严峻,政府和市场在应对农村养老问题时双双“失灵”,催生了各地自行开展农村养老探索,产生了许多“土办法”和“草根模式”。然而,这些办法和模式大多数形式粗糙、理念简单,不断被质疑能否担起推进农村空巢养老事业的重任。什么是成功的模式?什么是失败的模式?“土办法”有多大价值?这样的讨论不绝于耳。 民间探索有其自身的使命和价值,用成功与失败来评价一种模式,武断而有害。并非所有的民间探索都能在最初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哪怕它只能养活几个老人,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只要真正帮到了老人,就不能说它是失败的。”付宏伟说。民间探索多数从“土办法”开始,还要经历很多困难,而且有些方法只适合解决当地少数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其就没有价值。社会在寻找一种值得全国推广的养老模式的同时,也应该发现和保护分散各地的养老探索。民间探索者,应该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理事杜鹏认为,农村因地制宜探索的“土办法”的确存在局限,可能无法向更大范围推广,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民间探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能利用仅有的资源,开展农村养老模式探索,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简单的民间探索也许孕育着先进的基因,社会不应以苛刻态度对待。民间探索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尝试,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更多借鉴。 农村老人不愿进城养老政策就需下乡 近期,上海财经大学举办“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带来了其负责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给我们呈现了诸多农村养老现状:农村空巢家庭超过半数、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超半数农村老人还在劳作…… 老实说,这并不是一组令人特别意外的数据。晚辈们在城市打拼艰难,并没有供其在城市养老的经济实力;老人们习惯了乡村的邻里关系,并不喜欢由陌生人组成的城市;城市的空气环境没有农村纯净……总之,有太多的理由让农村老人不愿抛弃生养自己的土地,成为城里人。 老人们选择在哪里养老是他们的自由,只不过,这个基数庞大的养老群体面临的养老体系却令人担忧。这次《报告》总结了农村养老所存在的六大问题,集中表现为医疗资源稀缺、社会支持薄弱、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等。老有所养是人类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当过半的老人都不喜欢进城养老时,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及时对农村的养老政策作出调整和完善。 农村老人不愿到城里来,那相关的养老政策就应该倾斜到农村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以及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契机的到来,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基本保障领域,就有必要加速城乡并轨、缩小城乡差距进程。视土地如生命,甘愿面朝黄土背朝天市场竞争可以优胜劣汰,但社会文明却不能把落后者当弃儿。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固执但勤劳的农村老人反倒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的执著与勤劳,代表了中国传统农民最珍贵的品质——视土地如生命,甘愿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他们,或许也就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后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了。 我国将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部署和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其中,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被特别提及。 会议认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首先就要补上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的“短板”。而作为与医疗服务关系最为密切的伙伴,贫困地区的养老问题也随之牵一发而动全身。 会议指出,首先要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对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此外,还要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各类医保、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这一新举措无疑也方便了农村贫困地区老人的问诊就医。 而在贫困地区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要先行探索制定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并在2017年底前完成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的轮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 (南方都市报、邢台网、新华网思客等综合信息) |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空巢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