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县做足水源涵养文章促绿色发展
本报讯(霍腾达、康晶)地处京津上风上水的滦平,是京津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滦平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功能定位,着力发展富有节水、涵水功能的绿色经济,实现了涵养水源与经济发展“双赢”。 创新模式,治“水源”。“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同步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7个方面问题。”滦平县委书记蔡福浩表示。 该县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成立了以县长为县域河流一级河长,各相关乡(镇)乡镇长任辖区内河流二级河长的分级治理体系,落实“一河一长”,做到责任主体、整治任务、治理立法三到位。同时,该县以乡镇行政区为根基单位,依据行政区界及排污去向,在全县20个乡镇设立20个环保所,将其确定为20个控制单元,全县200个行政村,村村设立信息员,哪一个单元出现问题,会迅速通报给上一级河长及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出跨部门协同作战的联动治理。 携手共治,节“水源”。该县结合自身农业大县实际,大力实施节水工程。主动与北京对接,协作开展潮河流域“稻改旱”项目3.5万亩,平均每亩节水600立方米,农民因压缩稻田每年减少收入1.75亿元,每年节水0.23亿立方米。该县以“小农水”项目建设为突破口,3年总计更新井299眼,维修旧井407眼,新建井房241.6座、蓄水池47座,铺地下管路59.02万米,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4万亩,使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7以上,年节水319.8万立方米。 绿色发展,涵“水源”。为更好更快发展林业产业,该县创新机制开启多元林业建设模式,利用农闲时节及农民工返乡时机,大力宣传发展经济林的重要意义;整合林业、水务、农工委、农牧、农开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支持经济林产业,对连片土地流转干果10亩以上、水果5亩以上的农户,免费提供苗木,免费栽植;县直林、农部门组成科技服务队,定期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把技术送到山头地块。同时,实施荒山植绿、公路增绿、村庄补绿等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3.4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16.5万亩,京冀水源合作造林项目9.7万亩,经济林建设补助面积17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5%、林草覆盖率达95.21%,有效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 |
关键词:滦平县,水源,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