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水平【长城时评】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无疑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对此,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四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要不要改革开放的问题;第二次是以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解决了要不要市场经济的问题;第三次是1997年的十五大,解决了要不要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第四次是2003年以来的科学发展观的讨论,解决了要不要科学发展的问题。每一次大讨论都澄清了争论不休的认识问题,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全国各地普遍都经历了改革开放,但是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却出现了东中西和南北地区之间、以及各省市之间的差异。究其原因,固然有国家政策倾斜的原因,但是根本所在却是因为各地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思想解放的程度、制度创新的力度有所不同。思想解放、制度创新到位的地方,发展就快,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不到位的地方,发展就慢。也就是说,思想解放、制度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思想解放了,制度创新会层出不穷,发展经济的手段会日益多样化,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18种模式,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成果。 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头脑当中根深蒂固的“内陆意识”束缚了我们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创新、经济的发展。要想彻底根除这种思想阻碍,实现经济的跨越赶超,就应该树立四种思维。 一是破除根深蒂固的权力观,树立市场思维。在一些领导干部中,重官轻商、微观干预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这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而且极大的破坏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经济发达地区做事则强调以市场为主,以企业为先,以服务为第一要务,激发民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如何树立“重商、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出台支持政策,是搞好项目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是破除封闭保守的发展观,树立开放思维。“内陆意识”的典型表现就是封闭、保守,本本主义,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发展思维比较单一,唯上唯书,不敢越雷池一步,导致在推进改革开放方面多次失去发展机遇。目前,我们已经融入了环首都经济圈,并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县、全省受灾重点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般重点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县。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支持政策摆在眼前,全体党员及领导干部更应该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陈旧观念,树立开放的新理念,抢抓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借脑借力,趁势而上。 三是破除浅尝辄止的创新观,树立科技思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更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有中生新”要靠科技,“无中生有”更要靠科技。传统产业的一个共性的不足就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工业如此,农业亦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四是破除因循守旧的人治观,树立法制思维。环境是发展的载体,也是生产力。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最好的发展环境已不是特殊政策,而是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产业转移就是“候鸟迁徙”,哪里气候适宜就迁徙到哪里。因此,一个地方要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最根本的是要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
关键词:思想解放,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