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承德频道>>承德新闻

承德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让便民服务常态化

来源: 承德新闻网 作者: 2014-07-24 11:18: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下来了,现在很多事不用再跑到镇里办了,便民服务站真好。”日前,鹰手营子区北马圈子镇北马圈子村的司志新从妇女主任王秀英手接过“二胎证”高兴地告诉记者。两天前,司志新在村便民服务站填了一张便民服务委托事项通知卡并提交了相关材料,没想到这么快就办下来了。我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简政放权,真正做到了让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新形势下,落实党的政策在基层最难,人民内部矛盾在基层最多,群众呼声诉求在基层最强烈,巩固执政根基在基层最关键,因此,解决好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极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按照“下放权力接地气、倾听诉求聚人气、改造面貌提生气”的思路,延伸“神经末梢”,促进政策落地;做好“接访问政”,倾听群众诉求;开展“面貌革命”,建设幸福乡村,走出了一条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接地气:延伸“神经末梢”,促进政策落地

  “跑断腿、磨破嘴,办个事、真受罪”。北马圈子村就在镇政府驻地,以前村民办理准生证、低保证、宅基地,村委会只是出个证明,剩下的基本上自己往镇上、县上跑,事虽不大,但由于对业务办理流程不熟,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办成。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在村便民服务站,记者看到,这里不仅设有计划生育、户政户籍、综合业务、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多个服务窗口,办事流程图和管理制度也全部上墙公示。“我们5个村干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

  村妇女主任王秀英说,像办准生证、宅基地、低保证这些事,只要条件符合,交给村干部坐在家里就能把事办好。

  我市针对农村布局分散,一些村庄离乡(镇)政府所在地较远,而大量农村年轻劳力外出,留守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文化素质较低,办起事来十分困难的情况,按照“符合国家政策、能下放全部下放”的原则,对国土、民政、计生、林业、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相关审批服务项目,委托授权到乡镇或基层站所,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三级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全市11个县区、20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62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到64%,年底前全市2485个行政村将实现全覆盖,实现“由民跑办”到“为民代办”的转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

  聚人气:做好“接访问政”,倾听群众诉求

  群众来访是对党的最大信任,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基于这种认识,我市牢固树立“把信访为民功夫下在平时,把干部休息时间交给群众”的理念,推行了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周六“接访问政”制度,并且纵向延伸到每一级,横向拓展到每一天,从而搭建起“听民之意、纳民之谏、问民之需、解民之困”的有效平台,实现干群之间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办事,从而赢得了民心。

  目前,农民手中都有一张“连心卡”:上面印着所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以及“96096”便民服务热线和当地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热线。

  “一张小卡片,起大作用。”平泉县平泉镇党委书记石成德介绍,有困难就给“连心卡”上的干部打电话,已经逐渐成了农民遇到困难时的第一反应。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是村民拿起电话,任意选择“连心卡”上的联系人,就能够享受到政策咨询、事务办理、困难帮扶、产业指导、矛盾调解等服务和帮助。

  提生气:开展“面貌革命”,建设幸福乡村

  为强力推进美丽幸福乡村建设,我市围绕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在广大的农村掀起了一场“面貌革命”。目前,全市2000多个村完成“四清”、“五化”,416个重点村完成了民居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4个、国家级生态村60个。

  为了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十七道沟村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对该村实施了异地整体搬迁,为12个自然村1224口人共同建设了一个美丽幸福新家园。

  居住环境改善了,村干部和村民又开始谋划产业发展。十七道沟村与京北缘天然农牧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奶牛养殖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2500头规模现代牧场,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40多万元。

  党支部书记孙玺珉介绍说,“村民以奶牛入股,按40%的比例分红。同时村民的土地以每年每亩500元的租金已全部流转,改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饲料有了保障。”

关键词:承德,农村,便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