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名80后大学生扎根塞罕坝植绿

http://www.hebei.com.cn 2014-06-09 10: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月28日,继河北省委作出向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学习的决定后,中宣部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塞罕坝人交出的答卷是三代人52载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世界最大人工林、从未停歇的无悔坚守。

  塞罕坝虽然自然条件恶劣,却是有为青年建功立业,实现“青春梦、报国情”的热土。

  受“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从2003年起,一批批80后大学生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坝上地区,在老一代林业人的带动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和合承德网记者 苏建辉 王海琦 衡晓博 文/摄影通讯员 董常春

  选择了塞罕坝,就意味着放弃了城市的多彩与繁华——

  又到一年毕业季。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压力依旧很大的情况下,选择以县级市以及乡镇为工作地点的人少之又少。

  到人烟稀少的坝上去!到最适合发展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2003年起,一批批朝气蓬勃、有专业知识、致力于森林事业发展的80后大学生放弃了都市的繁华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怀揣梦想先后走进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在这里,他们继承前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塞罕坝精神”,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留下了一串串艰辛的足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自1962年2月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人活着,就要有梦想和精神。读研期间,我曾有幸聆听了时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春延所做的关于‘塞罕坝精神’的报告,一下子就爱上了塞罕坝。”来自河北邢台的李晓靖,2012年从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去海南省林科所或江西亚林中心工作,可这位26岁的姑娘选择了塞罕坝。

  在这里,她与一位学长相识相爱。

  “虽然我们同在塞罕坝工作,但工作地点相距百十余里,夫妻相见不易。在防火紧要期,两个多月才能见一次,一次相见也只有几个小时,随后便是匆匆别离。”在塞罕坝,像李晓靖这样异地分居的夫妻很多,他们以场为家,默默地奉献着。

  34岁的于士涛来自河北定州。2005年河北农大毕业后,来到塞罕坝工作,他主动到一线,冬与西北风为伴,夏与紫外线为伍。在千层板林场马蹄坑营林区做技术员,脸黑了,手肿了。同学们来到坝上看到这些情景,劝他,“你总不能一辈子就在这里吧!”他说,“我的专业在这里,离开这儿,就像树没了根儿!”

  在塞罕坝,于士涛所学的林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他大胆打破每亩50株的栽种常规,低密度留株首次培育出了大径级用材林;他率先使用生根粉,让造林成活率从85%提高到95%以上……

  于士涛的爱人付立华是承德市人。2008年从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毕业后与于士涛结婚,婚后在北京一公司上了两年班。因为于士涛执意扎根坝上,付立华辞掉了北京的工作,也考入塞罕坝机械林场。随丈夫在坝上定居,让丈夫安心工作。

  “女汉子”史文兵,围场四合永人,200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在总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调查、设计工作。因工作所需,和男同事一起从事野外调查,经常跑山,脸被晒成了“高原红”,冬天下雪外业调查时,雪到腰部,拔不出腿来。

  “坝上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和外界联系比较少,只能通过网络,看看电视了解外界信息。”史文兵的业余时间在网上报名学习会计,来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因为整天在山上跑,目前还没找到适合的对象。

  目前,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像李晓靖、于士涛、史文兵一样的80后大学生共有86名。为了增加森林覆盖率,为京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他们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劳作,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为伴,扎根坝上、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用火热的青春谱写着自己的“中国梦”。

  ↑一年四季,从防火防虫到资源管护,从育苗到整地造林,从割灌到抚育,80后大学生群体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火热的青春释放在塞罕坝广袤的大地上。

  ↑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上旬,塞罕坝的大地上就会呈现热火朝天的播绿场景。

  ↑野外风餐是“家常便饭”。

  ↑女孩子的脸被晒成了“高原红”,晚上做面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冬季,在白雪覆盖的树林里,80后的“女汉子”们坚守在野外调查一线。

  ↑在这里,硕士毕业的邢台姑娘李晓靖与她的学长相识相爱,松树塔的芬芳一点儿不逊于玫瑰花。

  ↑因为忙于工作,于士涛的儿子见到他时,总会粘着他。

关键词:大学生,塞罕坝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和合承德网
责任编辑:李丹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