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长赵风楼:打造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着改革创新这条主线,体现了全国亿万群众的心声。这是一个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和拥护。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就学习落实好总理的报告,结合承德实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这次“两会”报告提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并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河北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要求环首都各市打造环京津地区新的增长极,努力建设全面小康、富裕殷实、山清水秀的河北。对承德来讲,这既是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应有的责任担当。作为首都的“北大门”,承德始终肩负着京津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和安全“护城河”的重要职能。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我们在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建、旅游互动等方面,与京津开展了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与北京市政府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召开了四次京承合作协调小组工作会议,12个方面39个重大事项纳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18个合作事项列入京冀、津冀合作框架协议,承德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一是区位优越,同城效应更加彰显。承德紧邻京津、近邻三港、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特别是随着京承、承唐、承朝、承赤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京沈高铁、承德机场的加快推进,即将进入首都1小时交通圈。国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是北京(1.64万平方公里)的两倍多、天津(1.2万平方公里)的三倍多,承载力和开发空间非常广阔。 二是资源富集,产业关联更加紧密。承德的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清洁能源都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矿产有100种,探明的钒、钛储量均居全国第2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基地。具有特殊的冷凉性气候资源,是首都理想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除海洋能外的可再生能源都相当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均具备就地开发的独特优势。产业定位、资源禀赋与京津的关联度和互补性非常强,双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三是生态良好,合作基础更加牢固。历史上,承德就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的生态功能区,始终肩负着护卫京津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作为京津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承德年产水量37.6亿立方米,潘家口水库93.4%、密云水库56.7%的水来自于承德,森林覆盖率达55.8%,2013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49天,大气质量保持京津冀地区前列,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被誉为“华北之肺”,被全球网民推荐为“最中国生态城市”。特别是当前,在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雾霾天气持续影响京津空气质量的背景下,承德独有一片蓝天净土,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与京津的依存关系日益深化,极大增强了参与区域合作的主动权。 四是文化厚重,交往对接更加融合。承德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著名风景名胜区。作为历史上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承德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与北京文化相近,人缘相亲,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渊源,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更强。 这四个方面,是承德融入北京最现实、最富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承德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必须不断放大自身优势,科学谋划定位,明确战略重点。 在总体把握上,我们将坚持服务京津、融入京津、借力京津的理念,牢牢把握“三个既要、三个更要”的原则: 一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就是在保护好生态、服务好首都的同时,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把经济搞上去,带领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殷实的生活,建设更加美丽幸福的家园。 二是既要融合发展,更要彰显特色。就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自身优势特点,在构建功能互补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实现耦合发展,做到既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又突出生态功能区、文化旅游休闲地等特色功能。 三是既要抢占先机,更要扎实推进。就是在区域合作上坚持抢抓机遇、先行一步,同时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招商选资,坚决不上影响环境、损害生态的项目,把产业选好、把环境保护好,为长远发展、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在战略重点上,按照省里对承德“服务首都特色功能城市”的定位,我们将重点打造“四大战略高地”: 一是打造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生态涵养与环境治理并重。把涵养和修复生态作为首要任务,把保持环京津地区大气质量最优作为保障,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新鲜,持续增强为京津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为京津新增供水10亿立方以上。坚持生态屏障与生态产业并重。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实现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共赢”。立足于打造首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首都休闲农业观光养生基地,把大力发展经济林作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基础产业,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经济林达到3亩以上。坚持强化监管与健全机制并重。一方面,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从具体制度设计入手,构建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绿色GDP刚性约束,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生态产品总值评估工作,探索建立水资源和碳汇、节能量交易所等市场平台,构建与京津生态建设保护的互动机制。 二是打造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区。加快探索医疗、教育等方面跨市顺畅衔接的可行机制,深化与首都重点高校和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快大学、医院、博物馆和一些文化资源的引进工作,在许可准入、人才引进、人口落户等方面提供最优政策,逐步建成京津冀高端医疗教育基地。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把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转型的先导,支持养老育幼、会展业的发展,推动现代科技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结合,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文化体验产品,把承德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和新兴服务业基地。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力争让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达到高标准,加快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进程,使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城市自豪感明显增强。 三是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聚集区。我们在承德高铁站周边建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3个省级新兴产业聚集园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高新区产业倍增计划和3个省级聚集(示范)区的功能配套,开工建设中关村承德创新创业大厦,推动县区经济开发区的整合,每个县建成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围绕高端旅游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仪器仪表、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食品药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体系,专门成立八个对接工作小组,重点在规划对接、交通对接、商贸物流、社会事业、园区共建、生态建设和农业战略合作等领域加强与北京的合作。 四是打造承接首都高端要素外溢(人群外迁)的首选地。英国伦敦西郊有个温莎小镇,英国皇室郡主每年都去避暑度假,仅2万多人口的小镇吸引了850户富豪居住,房价比伦敦还高,承德与温莎十份相似。我们将抓住承接首都人口外迁的机遇,牢固树立“生态、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延续历史文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居民,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承德建设成“夏季避暑、冬季躲雾、春季赏花、秋季观景”的旅游休闲地,让北京人到承德享受皇帝般的生活,力争在未来几年内承接更多首都高端人群来承德置业创业、居住生活。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进一步做“精”老城区,限制高度、疏减密度、控制强度,推进中疏战略实施,为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留足空间。做强南部新城,发挥高铁优势,规划建设好高铁商圈,打造首都高端人群的创业理想地。做优北部新城,建设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的功能新区。加快建设统筹区,推进承德县及隆化、兴隆、滦平等县与中心城区同城一体发展。在县城建设上,坚持内涵式发展,彰显自身特色,打造精品县城。依托生态、温泉等旅游资源,建设特色养生小镇、温泉水城、山庄人家,建成一批示范性度假村和养老基地。在乡村建设上,按照增加现代设施、保持田园风光、传承优秀文化、绿化村庄庭院的要求,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促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最后,提几点建议,恳请从国家和省的层面对承德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一)建议将承德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纳入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产业布局上将国家重大生态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向承德倾斜,对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给予承德更加优惠的政策,并按照北京市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的补助标准提高承德生态工程补助水平。 (二)建议率先在环首都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是从国家层面将承德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充分考虑承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压力较大的实际,适当增加转移支付额度。二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京津冀三省市建立“承德滦潮河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共同设立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上游生态建设。三是研究建立区域间产业项目合作补偿机制,通过产业转移、项目合作等方式,对生态功能区予以补偿。 (三)建议国家支持承德重大基础设施尤其是发展轨道交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承德更好地融入北京、服务北京,最大的瓶颈制约还是交通。恳请国家和省立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研究规划、先行建设我市环首都三县至北京的轨道交通,构建京承两地之间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一小时交通圈,更好地承接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和人口外迁。同时,推进连接机场及主要旅游景点、产业园区、温泉小镇、山庄人家、特色乡村的公共轨道交通,分期建设,逐步成网,真正让北京人把承德当成自己的后花园。 |
关键词:首都,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