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打工村”奔向“城镇化”
在平泉县城郊区,有一个名叫红山嘴的小村。这里的“红山工业园区”驻有7家企业,其中不乏实力位居全县前列的大企业,仅永辉矿业每年税金就达300多万元。 村里有一半的村民选择了打工,驻村企业更是吸收了近三分之二的打工人员,同时给出了不菲的薪金。 地势优越、工业发达、村民得利,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村里对企业的服务不遗余力,为了让企业尽快入驻,村支书韩凤朝和村主任孙平两人向村民垫付企业征地补偿款。 “我们这样服务企业,就是要让企业发展了,村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韩凤朝说。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村里人都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主任孙平说,“看到别的村都渐渐发展起来了,我心里就特着急。” 孙平的梦想也是村两委班子的共同梦想。如今村里主干道都修起了水泥路,还有电灯、自来水、学校、中心广场,村里的每一步发展都让村两委班子绞尽了脑汁。 “十多年前,村里路、电、学校、卫生所……什么都缺。”回忆起村里十多年的发展,韩凤朝感慨万分,“我们绞尽脑汁一点一点地从扶持资金和征地补偿中‘挤’出钱来改善村环境,就为了村民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2003年,为了让孩子上学更安全,村里招标修建红山嘴小学,可是村部账上仅有368元。韩凤朝把自家的小楼抵押了出去,这才顺利修建了学校。 可是欠的钱怎么还?正巧这时有企业来村进驻,征地每亩给了500元,这才把修学校的账还上。 2006年孙平担任村主任,看到村里环境差,便拿出自己的自留地,为村里修建了中心广场,还在各个路口修建了垃圾池,改了低电压。 “我和韩凤朝原本都是个体户,赚了些钱,看到村里发展遇到困难,就想着自己要帮一帮。”孙平说。 就这样,靠着企业征地补偿、国家政策扶持资金,还有村两委班子个人垫付的钱,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数不过来了。”当记者问及这些年为村里发展个人花费的金额时,韩凤朝挠了挠脑袋,说道:“我怎么也有10多万了,孙平掏的钱更多,有30多万元了。” 靠国家补贴和个人垫钱发展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走出困局就得转换思路。村两委班子一合计,还得发展自己的产业。 不过发展产业单凭嘴说不行,在村两委班子看来,红山嘴村离县城很近,地理位置很好,又有多年服务企业的经验,村民在企业打工有了技术,现在惟一的瓶颈就是资金。 此时,许多村民由于出外打工赚了些钱,十分想要住进好房子,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看到这种情况,一条“妙计”浮上孙平的心头。就这样,红山嘴村为将来发展做了一系列规划。 “今年红山嘴村被划为城中村,我们准备借此将村里的自留地集合起来,招商引资建起新民居,这样村民就不用到城里去买房了,可以留在村里干产业。”孙平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打算,“将荒山上的废地复垦,建起大棚、采摘园,办起村里自己的产业。” 红山嘴村还规划建设一个“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本地和北京的老年人。目前这一项目已经找到了投资方,正在进行规划。 “这是一场‘硬仗’,相信靠着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一定能打赢。”韩凤朝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王畅) |
关键词:承德,打工村,城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