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武功超群、义薄云天的萧峰,你一定印象深刻吧?他就是契丹人。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多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大约距今千年左右,契丹族活跃在我国的北方,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或建于辽代,或翻修于辽代。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体现出契丹民族当时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 同时,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尊孔崇儒,汉契一体,是辽国的立国之本。耶律阿保机在继承汗位之初,就将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提高到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契丹族乃至辽王朝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契丹民族在对待族源问题上,明确认为是“轩辕后”,把自己连上了“炎黄”这条总根,体现了契丹民族相当强烈的“汉契一体”思想,较早提出了可贵的中华大一体的概念。在文化上,先后创造了两种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刻木为约的契丹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创造大字,参照汉字和回鹘文字创造小字,有拼音化倾向,比较适合契丹语。契丹文学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朵奇葩,契丹文学主要有民间文学、传记文学、庙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尤以诗词为主,其中写的最好、最完整的当属辽道宗所做《题李俨黄菊赋》了,辽圣宗还亲自用契丹文翻译了白居易的《讽谏集》,在辽国朝臣中广为传颂。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烧陶技术先进,只用黄、绿、白三色的辽三彩别具一格,出土的马盂壶、鸡冠壶等辽瓷十分精美。辽的医药久负盛名,《脉诀》和《针灸书》中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契丹族还有许多文化体育活动,如杂剧、手伎、驯兽表演、羽人戏、射柳、角抵、马球、围棋、双陆棋等。另外,契丹族在科学技术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在中国北方开创了一派繁华的景象。 历史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发祥地就是平泉。辽代平泉南属泽州神山县,北属归化县,东北角属榆州和众县。当时农业、畜牧、采矿、制造等各业都有较大发展。宋朝的苏颂出使辽国时这样描写平泉“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可见农牧业之繁盛。制造业以造车为主,今蒙和乌苏高家沟门,那时就能制造出轻便耐用的车辆。手工业生产主要是铁器打造,制陶、纺织品生产。银矿开采是辽朝重要的财税来源。 宋朝的许多著名人士,包拯、欧阳修、苏辙、苏颂、沈括等作为外交使节,都曾率团出使过辽国。他们沿途触景生情,吟诗作赋,将一幅幅秀美的塞外风光呈之于世。欧阳修在《重赠刘原父》中就留有“古北岭口踏新雪,马盂山西看落霞”的优美诗句。苏辙作于平泉的《出山》一诗,有“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的句子,可以知道当时民族融合的过程。 平泉境内,现已发现辽代贵族墓葬13处。出土文物中有二龙戏珠、银凤冠等国家一级文物。窦景庸是辽朝重要官员,死后,墓址选在现在的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石虎村。当你来到古墓近处看到,那雄踞欲跃,昂首环视,神视眈眈的五虎和屈膝而卧、双角弓弯、体态健驯的四羊,你会不由得惊叹“真神啊!”。旁边那两尊石人像,就更令人惊奇了。尤其那尊武者石像,双手合提宝剑,美髯在胸,长袍垂足,带束其间,非常威猛潇洒,可惜没头,更令人遐思!整个墓地石雕艺术精湛,造型优美,线条简明流畅,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辽代大长公主墓在今蒙和乌苏乡头道营子八王沟内。大长公主一生品德高尚,地位尊崇,受尽封禄,76岁时在前往中京途中患病而亡。死后在其故乡马盂山脚下与其夫合葬。大长公主墓现仅存石棺一具、墓志碑一通收藏在县文保所内。1982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契丹族创造的博大文明,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泉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契丹族的足迹,特别是辽中京肇建后,在平泉首置泽州,为辽京畿重地,平泉进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时期。契丹文化是平泉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有疑问:这么伟大的民族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认为,他们有的演变成达斡尔族的祖先,有的流亡到云贵川一带,有的转徙到西北大漠……但无论如何,强大的契丹究竟什么历史原因导致衰亡,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关键词:平泉,契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