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承德频道>>文化

铁花盛开三百年 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抡花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01 10:3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抡花,山村里的视觉盛宴

   用铁丝编织花筒,梁志福展示着他的创新发明 

  改良后的铁质花架更安全牢固

  2月14日,正月十五,滦平县大店子村广场,鼓乐喧天,旗幡招展,一年一度的元宵花会让这个群山环抱之中的小村落一片欢腾。说书、唱戏、扭秧歌,二鞑子摔跤、耍中幡……乡村人家以这样的狂欢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夜幕降临,元宵花会的“压轴戏”——抡花开始上演。只见广场中心的花架上,一个个花筒开始转动,初时火花闪闪,接着“小鱼儿”飞窜,瞬间金光四射,似一巨大金钵倒扣于地发出万丈光芒……场上欢呼四起。此时此刻,花会会首梁志福面对此情此景,只有欣慰和快乐,至于所付出的辛劳、承受的困苦,就像眼前抡出的铁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抡花之源

  抡花是滦平县火斗山乡大店子村民间花会中的一档,在大店子村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滦平县文化馆馆长蔚春城介绍,清时村中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开始学习研究抡花技艺,当时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光阴荏苒,时代变迁,这一技艺薪火不绝,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

  抡花系手工制作技艺,但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制作材料简单,但制作工艺要求较高,主要材料有锅铁、木炭、花筒及表演时所用的花架。锅铁需要将铸铁制成的锅用石碾轧成均匀的小碎片;木炭必须是桦木或柏木焖制而成;花筒用12号铁丝织成直径15-20厘米、高40厘米的圆筒;花架由2根直径为15-20厘米的木桩立在左右两边做柱子,用直径为10厘米、长2.5米的木料做横梁,用直径10厘米、长2.5米两边带有挂钩的扁担挂住花筒,做一“工”字形中心轴用来转动扁担使花筒产生离心力向四周甩花。

  抡花须在夜晚进行才能达到最佳视觉效果。表演时,先由3至5人慢慢摇动,出现“繁星”闪闪;接着出现“小鱼儿”飞窜;大约20分钟左右开始甩花,当火燃烧正旺时,摇动花架的速度逐渐增加,平均5人一组轮流转动,随着速度的加快,金色的铁水被一层层地甩出来,火树银花,耀眼夺目,气势磅礴,景象之美之壮观,令人惊叹。

  蔚春城说,正是因其独特的制作、精彩的表演,抡花这一传统技艺深得当地群众喜爱而历久不衰。

  世事更迭,而古老的抡花却如一棵不老之松愈发根深叶茂,成为梁氏家族不弃的绝技,如今已传承10代,第十代传承人便是大店子村花会会首梁志福。

  抡花之苦

  3月25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滦平县大店子村,探访抡花传承人梁志福。让记者稍感意外的是,他的家小院窄屋,颇为简陋。看得出,生活并不宽裕。

  “为了这抡花,这些年没少受罪!”提起几十年不舍的抡花技艺,梁志福深深叹息。

  梁志福今年44岁。他的大爷梁树围精通抡花制作和表演技艺,因无妻无子,常唤幼时的侄子与他同住。总跟大爷在一起的梁志福和二哥梁志海,便偷偷地学会了这一手艺,怎么选材料、怎么装炭装碎铁、怎么点火转花筒,门儿清!于是,18岁的梁志福便能独立完成“全套作业”了,开始在村里进行抡花表演。

  备材料是最大的难题。因抡花所需要的木炭必须是桦木或柏木焖制而成,需要翻山越岭到丰宁上王营子、下王营子去购买,梁志福常常是骑着自行车一走就是两三天,山上没路,得先用镰刀开出一条小路,每次挑两袋木炭,每一袋都有六、七十斤重。“赶上冬天下雪,路就更难走了,自行车也破,还总掉链子,别提多难了。”他说,渴了没水喝,就吃冰、吃雪块。制备碎锅铁也不容易,得先四处踅摸废铁锅,或去废品收购站购买,回来后再经碾子轧,经筛子筛,仔细挑选,长锈的不行,还要大小均匀。

  买材料、办花会需要钱。起初,村里办花会是到各户敛钱,“那时候有的人家给钱,有的人家条件不好就给些鸡蛋或者粮食,我拿着再去卖掉换钱买需要的材料。”梁志福回忆道。后来,梁志福的日子好了些,便不再去挨户敛钱,常常自掏腰包办花会,去年一年就花费了3000多元。记者问:“这么多年你花在抡花和花会活动的钱总共有多少?”“没算过。”他答。

  抡花之绝

  成天搭工夫搭钱鼓捣废铁黑炭,梁志福的“不过日子”让妻子恼火,“我媳妇没少跟我急眼。”可是,梁志福觉得,这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技艺不能在自己手上失传。

  实际上,他也实在难以割舍那些废锅铁、黑木炭以及抡花表演到极致时的绝妙景象,包括观众的惊呼和快乐笑容,这些已然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他乐于钻研抡花技艺,不断推陈出新改良器材,老辈儿人常用暖壶外层铁皮作花筒,他改用粗铁丝编织,既结实又耐用;先前的花架都用木材制作,而他改良创新打造出了更为安全牢固的铁架子。20几年来,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一年一度的花会活动在村里从未间断过。平日在外地打工,只要家乡这边传来消息说要举办花会、表演抡花,他二话不说立刻赶回来操持。就这样,每年平均下来,抡花表演活动能达到20场。

  在大店子村西,依山建有一处广场。空荡荡的广场上,只有一个铁架子孑然而立。梁志福告诉记者,这铁架就是抡花用的花架。真令人难以想象,铁架子简简单单,高、宽不过2米多,怎么就能“抡”出铁花飞泻、金光万丈的奇景呢?

  “看那架子上的扁担,就是用来挂花筒的,花筒需要事先装好碎铁和木炭,然后点燃木炭再挂上。接着就可以转动这个中心轴,让扁担转起来,由慢到快,逐渐加速,甩出的火花由星星点点到成线连片,最后形成大大的光环,特漂亮!”梁志福有些得意,他说,抡花到最壮观的时候,火花直径能达到30多米。

  “不过,这抡花的技术要求太高了!”梁志福介绍,不但要掌握装花筒时碎铁和木炭的分配比例,还要掌握抡花时的节奏速度,任一环节掌握不好,就不能展现表演时的壮观场面。尤其装花筒最关键,木炭和碎铁要分层装,两样东西的分配比例也有讲究,搭配不匀或放多放少都会影响表演时的质量。他说,这项技术目前只有他和二哥梁志海能够熟练掌握。

  正是因为土生土长于大店子村的抡花蕴含着精湛高超的手工技艺,而又因其极具表演观赏性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滦平县文化部门于2009年启动了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挖掘整理工作,并申报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2012年,滦平抡花又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的抡花愈发流光溢彩。梁志福和村里人还不断带着他们的抡花走出村落,走出大山。2010年8月,他们应邀到御道口牧场参加市里组织的“非遗”展演,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和第七频道的节目。

  梁志福说,大店子村的花会和抡花越来越受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大。今年春节,县里的领导还来到村里观看花会表演,尤其正月十五元宵节,不光本村的人来观看抡花,上下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也往这儿赶,观众大约有四、五百号人,把广场围得水泄不通。“滦平县电视台还专门来拍摄节目呢!”说这话的时候,梁志福一脸的幸福和自豪。(记者 寇亚男 刘天颖 通讯员 吴立国)

关键词:铁花,文化遗产,承德抡花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和合承德网
责任编辑:张晓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