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西安落幕
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右5)麦家(左1)薛树旺(左5)合影 薛树旺 崔济哲(左一)、梁衡(左二)与薛树旺合影 □白德成文/图 薛树旺《两三灯火是故乡》获得大奖 古都西安,正是秋风吹渭水的深秋时节。10月20日,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承德作家薛树旺以散文《两三灯火是故乡》而位列其中,摘得大奖。他也是本届大奖河北唯一的一位获此殊荣的报人作家。 颁奖典礼上,中国文坛名流云集,星光闪烁。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著名作家梁衡,新华社原副社长、著名作家崔济哲,湖北省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熊召政,浙江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麦家,《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作家鹏程,《解放军文艺》副主编、著名作家殷实等十位颁奖人以及《中国青年报》的徐虹、新华社的操凤琴、《香港成报》的田炳信、《人民公安报》的刘元林、《甘肃日报》的牛庆国、《太原日报》的蒋言礼、《安康日报》的刘云、《宝鸡日报》的吕向阳、《曲江文化报》的范超等十位获奖作者欢聚一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颁奖现场名家集结 本届评委、著名作家、《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介绍了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的征文和评奖情况,他用“星光璀璨”形容本届散文奖评委阵容,他说,本届征文评委规格之高为往届所不及,征文影响面之大也为往届所不及,共收到来自全国报业人的散文2000余篇,由10位评委组成评奖委员会,评奖过程公开透明,获奖的篇篇美文,水平之高,令人折服。 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以一口浓重的陕西秦腔主持了颁奖仪式,他宣布了10位获奖作家和10部获奖作品名单。李敬泽、梁衡、崔济哲、熊召政、麦家等分别为获奖者颁发奖杯、证书和奖金。获奖作者一一发表获奖感言,或真挚幽默,或质朴感人,有的甚至赋诗,或者现场高歌,数百位现场文学爱好者掌声不断。 作为主持人的贾平凹先生,平时以木讷、憨厚、不善言辞著名,可他这次宣读每个人的获奖词,中间掺杂着他的即兴的妙语,博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如当作为新闻人以写散文而获奖发表感言的时候,他插话:我家乡有个土话:会推碾子就会推磨。在最后颁奖结束的时候他又说:我一看这次获奖作家的人名就了不起,前面有虹有云还有太阳,后面有林有树还有仁义礼智信,而10篇散文也是有写天上的有写地下的,总之有天有地,有乾有坤,天上地下的都包括了,大情调小情调也都包括了,这就圆满了。他接着又风趣地说:不能让散文总是写成小随笔,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小情调,散文更要关注社会现实,扩大散文的境界、题材和路子——“就像画家,不要总是画一枝梅,描一枝兰”。 颁奖结束后,现场读者和颁奖作家互动,李敬泽、梁衡、崔济哲的即兴发言和读者当场对贾平凹、麦加、熊召政三位茅奖的获得者的突发奇想的提问,把颁奖活动又一次推向了高潮。作家们的即兴发言,如珠的妙语中更有真知灼见。热心读者们希望中国报人散文奖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 【获奖作品赏析】两三灯火是故乡(节选) □薛树旺 一个人不管离家有多远,位置有多高,故乡会永远在心中。只有深深爱着故乡的人,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肩负责任的脚下这块土地。 “两三灯火是故乡”,这首诗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1994年春天,我在石家庄办事处工作时随同栗战书的一位亲属去平山,曾到过离县城约有二十多公里远的杜家庄。当时到那个村庄还有一段土路,又赶上春季,泥泞难行。 战书的几位叔伯、姑姑早年全部参加了革命,爷爷惟独将其作为长子的父亲栗政修留在了村里。记得在一次闲谈中,战书同志好像说过是爷爷当年有意这样安排的,因为故乡永远是游子最稳固的后方,总得有人坚守。 战书的祖父、曾历任河北省委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委书记,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的老革命家栗再温是从杜家庄南沟最先走出来的革命老前辈,也是栗家后来人纷纷走上革命征程的引路人。 1937年秋,栗再温在战书的爷爷、父亲等家人的全力支持和协助下,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在平山发动和组织1500多名青壮年入伍扩军。栗再温亲自把包括战书伯伯、叔叔在内的这些新兵送到山西八路军驻地,被王震将军编入他所领导下的359旅718团。该团此后被称为“平山团”。在晋北地区、太行山中、滹沱河畔,“平山团”与日伪军英勇作战,打了许多胜仗,威震四方,屡建奇功。 闹革命就会有牺牲。1950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杜家庄南沟一个农家的煤油灯几乎亮了一夜。战书的爷爷、奶奶和全家人在一起商量一件大事。战书最小的叔叔栗政通参军离家13年,只有在1949年春回来一次并结了婚,临走时家人还误解了他。现在,革命成功了,新中国成立了,他却为这得来不易的胜利拼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与亲人阴阳两隔,而他灵魂还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飘荡。回忆起当时栗政通在家人和全村乡亲们依依送别的目光里,跨上那匹他心爱的枣红大马,甚至连新婚不久的妻子也没有多看一眼,就头也不回地飞驰而去的壮别一幕,锥心般的悲痛让全家人再无法控制,阵阵哭声从这个农家小院传出……最终全家人一致决定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把政通接回家,让家人的祭奠和故乡的怀抱温暖他那颗漂泊的灵魂。 几天后,战书的父亲栗政修带着政通的《烈士证书》,赶着两匹骡子前往距平山一千多里的陕西眉县。他把部队为政通用厚重的松木板做成的,棺头雕刻着两支交叉枪支的大红漆棺柩,放在两匹骡子的驮架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返回杜家庄南沟。家人在村西南角的一座小山下为政通选定了墓地。全村人怀着无比痛惜和敬仰的心情,隆重地重新安葬了这位年轻的革命烈士。 作者简介 薛树旺,满族,出生于燕山怀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河北法制报》。曾任滦平县广播电视台编辑部主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承德市政府秘书、承德市政府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等职。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河北法制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400余万字,发表散文作品百余篇,有30余篇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著有散文集《两三灯火是故乡》和新闻通讯集《大河绕京春常在》。有三篇散文作品被收入中国散文学会编辑出版的《中国散文大系》丛书。 “中国报人散文奖”引各界关注 “中国报人散文奖”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报人”为征文对象的散文大奖,2009年设立,每两年一次,面向全国报人,每次评选出十位获奖作者,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晚报与《美文》杂志社发起主办。承德作家薛树旺的散文作品《两三灯火是故乡》在《美文》发表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作者以曾经在栗战书身边工作的亲身经历,以饱满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栗战书在承德工作时的一些片段以及其家族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那一段鲜为人知的难忘岁月。此文首发热河网和《热河》杂志后《美文》转发,参加大赛,最终脱颖而出。 颁奖典礼还吸引了新华社陕西分社、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西安新闻单位等20多家中央及省市媒体采访,现场各路记者抢占有利地形,捕捉精彩难忘瞬间,进行一场疯狂的“新闻大战”。而观众更是兴奋异常,竞相拿着名家作品要求签名、合影,整个颁奖典礼高潮不断,圆满成功。 |
关键词:承德|散文|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