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承德要闻

【小康看老乡VLOG】张海中:凭勤劳脱贫 靠产业致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黄云霞 杨晓龙
2020-07-30 09:01:00
分享:

  

  长城网承德讯(记者黄云霞 杨晓龙)“快进屋来坐坐,你们看那是我去年新铺的瓦,墙砖也是去年新铺的,还有这窗框都是去年一起换的,现在房子不漏雨了,窗户也不漏风了,老伴儿也不唠叨了,这就是我心中的好生活。”刚走进滦平县大屯镇兴洲村村民张海中的小院儿,朴实的老张就开始“炫耀”起去年翻新的房子。

  顺着老张的手往上看,簇新的瓦片在屋顶整齐排列,让原本老旧的房子焕发着蓬勃生气。视线向下环顾四周,墙面上洁白的瓷砖、小院里绿油油的蔬菜,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一个信息:小院的主人热爱生活,而且十分勤劳。

张海中给记者介绍自家小院。记者 杨晓龙 摄

  “过去日子过得很苦,08年那会儿孩子结婚还欠了几万块钱的债,我跟老伴两个人一天不闲忙着赚钱,但是那会儿赚钱少、也没什么赚钱门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坐在自家炕头,老张跟记者唠起了家常。

  据张海中介绍,家里的生活有了起色,是从2012年他到滦平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工开始的。

张海中在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记者 杨晓龙 摄

  滦平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始建于2011年6月,通过土地流转,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76户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4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在公司打工,年获得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去年该公司申请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京冀对口帮扶项目,利用帮扶资金,正在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29栋,冷棚30栋,这个项目建成后,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24人将受益。

  “我老伴先去公司干活的,她是2011年就去了,我们俩最开始工资不多,俩人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块钱,但是离家近,也不耽误照顾家里,我们俩就这么坚持下来了。”说起自己的“脱贫史”,原本腼腆、不善言谈的张海中也打开了话匣子。

  “我快到时间上班了,要不你们跟着我到大棚去看看吧。”到了上班时间,张海钟惦记自己管理的蔬菜大棚,邀请记者跟他一起到园区参观。

  据了解,滦平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新的管理方式,将西红柿种植棚分给工人进行日常管理,每人管理两个大棚,如果管理的好,产量超出公司既定标准,超出部分按每斤8毛给工人进行分红,这种激励方式,让工人成为了园区的主人,极大提升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这是我管理的大棚,我跟老伴每人管理两个。园区有了新政策,产量超标我们还有额外的奖金,这不上个月我刚得到了1400块钱的奖金。”张海中边查看大棚里西红柿的长势边向记者介绍道。

  “早上我跟老伴刚把熟了的柿子摘下来。我预计这一茬我们一个棚超产1000斤没有问题,那四个棚就是4000斤,我们能得奖励3200块钱。”张海中说,“我跟老伴想趁着还能干,多干点,多劳多得嘛,有这么好的产业,我们脱贫了,下一步就是奔着更富裕的生活努力了。”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脱贫攻坚要建立一条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加入产业链条,让他们真正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借助东西部协作,滦平县在产业扶贫的路上不断探索,有很多像张海中一样的贫困户,依靠着产业发展脱了贫,也将依靠产业壮大走向致富道路。

产业带动让张海中过上了向往的幸福生活。记者 杨晓龙 摄

  “我跟老伴算了算,加上土地流转的钱,我的养老保险钱,我们的工资收入,一年我们能到手八、九万块钱,现在欠债也没了,房子也翻新了,也给儿子买了小汽车,我们的生活真是大变样。”张海中说。

关键词:脱贫攻坚,产业,致富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