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市场化托管、农村厕所保暖又卫生、污水管网延伸到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让‘美丽’处处显现。”河北省隆化县运用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打好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农村面貌提升“四大战役”,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
发挥市场作用,让农村垃圾“变废为宝”
农村垃圾治理,面广点多投入大。隆化县利用生态环境部帮扶资金,通过PPP合作模式引入第三方保洁公司,将隆化县25个乡镇357个行政村全部进行托管,变政府唱独角戏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企业负责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保洁员聘用管理等,政府每年支付企业一定的服务费,20年支付完毕。”隆化县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种运营模式,既减少了政府资金投入,又解决了后续管护问题。
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垃圾填埋点55个,动用保洁人员近8000人,清运垃圾42万立方米。
除了引进第三方,隆化县还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农村秸秆和畜禽粪便问题。
“通过发酵和颗粒设备,我们一天能处理掉60多吨牛粪。”隆化县凤林养殖场负责人刘凤林介绍说,把牛粪变成有机肥,既环保又增加了来钱道,一天多挣了3000-4000元。
农村秸秆和畜禽粪便,是农村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在县域建有机肥集中加工厂、加工点和多个移动点,实现小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当日处理,变废为宝。目前,已建成4个有机肥加工点,年生产有机肥17万吨。
同时,还通过设置公益岗,将此项工作与河长制、路长制等有机结合,并优先聘用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环境保护两不误。目前,隆化县已有177个村交付第三方清运,雇佣保洁员576人,其中贫困户254人,贫困户通过选聘可实现年增收1万元以上。
推进厕所革命,让农村“方便”更加方便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这曾是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如今,在隆化的广大农村,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以贫困地区正在开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双基提升”为契机,隆化县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多方论证,在隆化县贫困村建高标准公厕、户厕和户厕改造,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干净亮堂还保暖,没想到农村也用上了冲水马桶。”隆化县哑叭店村村民刘福云直言想不到。
“我们采用光伏、太阳能集热和蓄电技术取暖,墙体保温采用水泥无机发泡保温板、挤塑板或聚氨酯彩钢防冻,增加了国家专利SBC防渗检材工艺和三层防渗处理方式,同时,采用自备井光伏蓄电水泵提水和畜水池按蹲位分设水泵即时提水等方式,实现了节水的目的。”隆化县卫计局爱卫办副主任陈建新介绍说。
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昔日农村“脏乱差”的厕所摇身一变,成了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同时,还为所有贫困户安装双瓮式化粪池,解决长期以来厕所“脏乱差”的问题。目前,隆化县所有深度贫困村建公厕105座、户厕2794座,在非深度贫困村完成户厕改造11541户。
补齐基础短板,让污水管网四通八达
“农村污水靠蒸发,一部分原因是排污设施落后造成的,必须要把硬件提上去。”隆化县环保分局局长孙海林介绍说。
直面问题,隆化县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综合施策、以点带面,在乡镇和村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解决农村污水设施滞后等问题。
据了解,由环保分局牵头,利用项目资金在隆化县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污水处理厂,同时,在七家、中关、郭家屯等重点乡镇,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就近纳入污水处理厂,目前,隆化县建成3个污水处理厂。同时,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选择单位效益最大的自然村,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大多数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目前已在4个村建立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实施“四化”同步,让美丽乡村跃然纸上
柏油路贯穿全村,风景树矗立在村庄两边,整齐划一的民宿前挂着红灯笼,热气腾腾的温泉水驱散了初冬的寒意。
如今,像温泉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在隆化县还有很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隆化县通过实施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四化”,打造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加厚重。
借开展乡村文明提升专项行动,集中清除村庄小标语、小广告,目前已完成近万平米的整治任务。结合产业特色,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隆化县20%庭院达到美丽庭院标准,4%庭院达到精品庭院标准。同步推进村庄亮化、绿化、硬化,安装路灯5285盏,完成绿化面积5280亩,年底前完成通村组道路48万平方米。
“立足深度贫困县实际,我们抓住重点,以点带面,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隆化印记。”县委书记陆文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