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承德频道

加快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0 10:4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郝红波专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加快这一具有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八年多来,全国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张淑芬代表指出,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受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人文因素、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东中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太行山-燕山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张淑芬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特色产业发展缓慢,脱贫致富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产业主导地位下降,产业链条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处一景”的特色产业格局起步晚,“散乱小”的发展态势仍未突破,有量无名,有名无量,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缺乏特色主导产业的支撑和带动。

   其次,村镇建设规划滞后,村容村貌改变难。由于村镇建设规划滞后,导致村民建房院落朝向不同,外观设计有别,整体效果难以体现;占新不撂旧搬迁无序,村外道路两侧住房现代化,村内空心脏乱差,村里村外形成巨大反差。

   第三,资金投入杯水车薪,投资合力难形成。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做牵引,但在财政困难县地方财力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大多刚刚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民更是无力自筹资金和借贷投入,加之社会筹资积极性不高,其他商业银行放贷门槛高,四两拨千斤的投资合力难以形成。

   第四,民主监督管理乏力,村务透明度不高。一些村“两委”换届不顺,村民自治组织不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特别是在决定事关村内长远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往往置党员和群众意见于不顾,少数人拍板说了算,导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

   第五,干部队伍缺乏活力,农民素质亟待提升。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两委”换届与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初衷还有一定差距。加之干部待遇保障偏低,有文化、明政策、懂法律、善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后备干部培养储备不足,导致青黄不接,活力受限。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弱妇幼残,文化偏低技能差,满足于温饱即安,创业发家激情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张淑芬代表提出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首先,打造特色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要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处一景”的特色产业格局,起步快跑壮大规模,彻底改变“散乱小”的发展态势,使有名的更有量,有量的更有名,真正让特色主导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共奔小康。

   其次,规划先行依法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改观。新农村的新民居建设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精细管理,杜绝拆了建、建了拆,劳民伤财瞎折腾。加大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对生存条件恶劣的高寒深山区、牧区散居的农牧民,实施移民向中心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摆脱贫困。加强农村的空心村治理和危旧房屋改造,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见缝插针,全民植绿,实现静美绿亮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三,多方发力加大投入,捆绑使用财尽其力。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将国家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扶贫资金、三农专项资金以及社会筹资、农民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整合捆绑,定向使用(特色产业培育、散居农牧民易地搬迁、空心村治理、新民居建设、危旧房屋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监管审计,力求发挥最大效益。

   第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增强村民村务管理主体地位的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村级“一制三化”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第五,激活干部队伍活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一定三有”关爱激励机制,使农村干部真切地感到目标一定责任明,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激发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农民的道德诚信法制等教育,提升精神水准,聚集正能量;全方位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创业型、创新型农民,使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积极性竞相迸发。

关键词:农村,建设,新农村,燕山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