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承德频道

河北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26 20:5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

  2014年1月3日,河北保定学院学生餐厅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保定学院2014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正在举行。大屏幕上,当年豪迈地喊出“到西部教书去”的师兄师姐通过视频发出邀请:“同学们,选择西部,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拼搏的人生、别样的青春。欢迎到新疆,欢迎来西藏,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

  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已经连续多届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新疆、西藏、四川等地任教。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子,听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召唤,他们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谢绝了多家用人单位的盛情邀请,坚定地选择了万里之遥的祖国边彊。他们像戈壁红柳、似沙漠胡杨、如高山雪莲,10多年来全部扎根西部大地,使青春焕发出别样精彩。

  人生的选择

  即使在新疆,且末也是最遥远的地方。

  且末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南端。十几年前的且末每年春夏秋三季频频遭遇“黄风啸啸石乱走”的恶劣天气,从乌鲁木齐到且末,坐汽车最少要6天。

  保定学院的一群毕业生把且末作为自己安放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保定学院2000届政教专业毕业生,现在且末县委党校任教师的苏普坦言,当时家里并不支持自己去且末。他4月签约,临行前十几天母亲突然去世,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看着心力交瘁的父亲,有一刻也曾动摇,但最终还是踏上了西去的列车。“13年来自己的工作和心态一直很稳定。如果说刚开始的选择有些单纯和激情,现在则是一份责任。今后的23年,33年,我们会一直做下去,请学校领导放心,我们会为母校争光,为且末的教育事业作贡献。”苏普在信中写道。

  保定学院200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荀轶娜,在入学教育时看了反映师兄师姐到且末任教的专题片《到西部教书去》,她用“震撼”形容当时的感受。3年后,她也站到了且末县中学的讲台上。

  岁月的坚守

  西藏南木林县,藏语意为“胜利”,地处日喀则地区东北部,平均海拔4400米。2002年,保定学院10名毕业生来到西藏南木林县时,整个县城也就百十来户。没有宿舍,他们就住在学校河对岸一个废弃的车队院里,两个人挤在五六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

  2002届毕业生、南木林县一中数学教师徐建旺见证并参与了县一中和整个南木林县的发展。他回忆说,当时大家一起去河里打水做饭,一起走过有500年历史的铁索桥去学校上课,一起去藏族老师家做客;没有电视,每天晚上就聚在一起听收音机,交流新学会的藏语,买到一本好书大家轮流看一遍。

  至今,在日喀则地区任教的保定学院毕业生达12人。“在且末,别说是工作,就是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奉献!”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对且末人民的评价。在岁月的坚守中,来自保定学院的毕业生们,遥想着父母一天天变老,自己却在万里之外无法尽孝。每个人谈起心中的痛楚,都是对亲人的牵挂、亏欠和内疚。

  2013年,保定学院2000届毕业生,现任且末中学教师侯朝茹的父亲被诊断为双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最好的办法是做人工骨关节置换手术,但父亲以手术风险大为由断然拒绝,侯朝茹知道,父亲是不愿让20万元手术费用拖累子女。“拿着手机我就一个人默默流泪,多想每天帮父亲煎煎药,帮母亲做顿饭。”在给同学的通信中侯朝茹如此袒露心扉。

  在奉献和坚守中,他们也收获着自己的爱情。荀轶娜来到且末,不习惯吃米饭,作为学长的朱英豪非常照顾她。一次聚会,看着皱眉吃饭的荀轶娜,朱英豪跑了好几条街为她买来两个馒头。荀轶娜说,那两个馒头她是“含着泪吃的”,离家万里的女孩,感到了亲情的温暖。“从那以后,我们成为彼此的支撑。昆仑山守候着我们的爱情,车尔臣河默默为我们祝福。”中文专业的朱英豪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新疆巴州教育局前副局长克尤木·买买提曾这样表达对保定学院的敬意:“从2000年到2013年,保定学院陆续为巴州输送了65名毕业生,他们不是普通的志愿者、援疆人员,而是全部在这里扎了根。这些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带来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为巴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师者的力量

  保定学院毕业生们的爱心同样温暖着藏族学生。在西藏南木林县一中任教的岳刚对藏族学生格桑央吉格外关心。初三那年刚开学,格桑央吉没有来上课。岳刚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看到格桑的成绩一般,不想供她上高中了。看着孩子渴望求学的眼神,岳刚苦口婆心做通了家长的工作。接下来的大半年,岳刚在自己宿舍里设了一张课桌,每天晚自习后为格桑和另一名同学补课1小时。2005年7月,格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

  司会平2003年到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教书,至今已带了3届毕业生,2010年、2013年高考升学率达到了98%、100%,获得了日喀则地区“教学能手”“汉语教学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等荣誉。她用学校给的奖励设立了“格桑花助学金”,资助班里家境困难、学习努力的孩子。她说:“希望自己种下的格桑花种子,在青藏高原开出更多娇艳的花朵,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隆冬的保定学院,修剪整齐的冬青依旧葱茏,清冽的空气中,一群群背着书包的青年学生步履匆匆。

  打开学院的贴吧,在校生们纷纷留言表达敬意和志向:“当年的条件那么艰苦,师哥师姐们都没有退缩的念头!”“趁青春,去拼搏。”“我们也想去西部!”“学长,我们崇拜你们!”

  “师兄师姐,我们与你相约昆仑山!相约雅鲁藏布江!”(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马丽娟)

关键词:教书育人,边疆,毕业生,保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