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代表委员:打造食药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本报讯(记者 马彦铭)在日前刚刚结束的全省两会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纷纷表示,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深入开展食品药品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特别是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整合食品检测机构,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资源共享 省两会期间,就如何做好食品检测的问题,“油条哥”刘洪安代表曾特意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丁锦霞代表“问计”。 据省九三学社调研,目前我省涉及食品检测的机构分布于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多个部门。各监管部门均有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设备、经费,并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具有相当的检测能力。但由于管理体制原因,跨地区、跨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系统未能建立,监管部门各自下达抽检任务,彼此间缺乏横向信息交流,导致抽检品种重复或漏检,造成检测资源和检测经费的很大浪费。 对此,省九三学社建议,首先,政府组织专职部门对各监管部门报送的检测计划进行论证,删除重复、强化薄弱、调整不合理的检测计划,减少部门重复检测,增加检测批次,增强检测的科学性。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设区市内跨区域、跨部门食品检验检测信息的实时便捷共享,并与省(国家)数据库联网,为食品安全执法、风险评估、科研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建议加强龙头单位建设。可以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牵头,确定两家省级检测机构作为重点建设单位,承担全省公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他重要检验检测任务。加强市、县(区)级检测机构建设,摒弃门户之争,集中力量,重点办好一家独立的县级检测机构。 此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品检测领域,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严格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管理,实现检测结果互认,促进资源共享。 政府搭建平台,公众参与治理,打造食药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加快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保障我省食品药品安全。”代表委员们表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不能仅仅依靠管理部门监管执法,而应该引导公众参与共治和完善参与共治的治理新模式。 对此,省农工党建议,政府搭建平台,公众参与治理,双方共同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目前,公众对政府责任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事件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者)的关注,所以,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应培育一批“积极公民”和“志愿者”,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并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政府可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搭建“社会共治”平台。譬如,建立品牌产品质量承诺追溯管理系统、明厨亮灶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质量安全公众评价管理系统、12331投诉举报管理系统、企业诚信档案查询系统、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及质量真伪鉴别常识数据库、食品药品企业信息导航图等一系列平台,使公众有参与的入口。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财政投入,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假劣产品流通和违规行为。同时,组织专家编制食品药品科普知识读本,举办专题宣传活动,借助广告效应进行科普宣传,如在大型超市、商场、药店的购物袋上或社区宣传栏中进行宣传。 相关 让农家乐更安全,严防农村成“消废”市场 近年来,许多城里人选择利用闲暇时间到周边乡村旅游休闲,各地农家乐呈现迅猛发展势头。然而,由于大多数农家乐餐饮从业者为当地农民,缺少必要的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农家乐逐渐成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 对此,管剑刚委员建议,农家乐所在地政府应建立健全并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每个农家乐餐饮单位都要在醒目位置张贴上级主管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方便消费者的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主动对农家乐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着力解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隐患。可以每年树立一批农家乐食品安全先进单位,实行动态管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 针对伪劣食品向农村市场渗透,致使农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废”市场的现象,省九三学社建议,加强农村乡镇集市食品安全监管,不要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 省九三学社提出,我省农民消费的食品60%以上来自农村集市,集市是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瓶颈和关键所在。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新型物流业发展,完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建立各类农村连锁超市、便民店、农产品市场等,初步建成农村现代流通运营服务网络体系,把好供货渠道。由重点治理生产源头转向重点培育绿色市场,加强对上市销售食品的安全监测,引导安全生产。 文/马彦铭 |
关键词:食药安全,河北两会,社会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