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承德频道

发挥“五最一特”优势推动承德绿色崛起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3 09: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春风起,从山庄湖畔随风摇曳的杨柳感受春回大地的美丽;夏日中,从大地满目葱绿中感受城在树中、人在景中;秋收时,满山金黄的果实鼓起了百姓的腰包;冬雪里,滑雪、灯会等嘉年华项目,引爆了紫塞冬季旅游市场。

  天蓝了、地绿了、山青了、水秀了。无论是自然资源、环境,还是产业发展模式、结构,“绿”都是当下承德的主色调。

  市委书记郑雪碧指出,承德森林覆盖率华北最高,这样的优势在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增强对外吸引力,增强发展竞争力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承德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承德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更是我们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所在。

  近年来,我市依托华北最优、全国领先的生态环境优势,依托森林覆盖率达55.8%的自然资源优势,本着让资源更富集、让结构更优化、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持续打造自己的“绿色名片”,实现了绿量增加和绿质提升,实现了生态、文化、经济、社会的高度融合和多赢局面,美丽幸福承德建设正在紫塞大地不断加速。

  “绿”在青山秀水间:让资源更富集

  我市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境内四大水系,年均产水37.6亿立方米;林地、草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40%,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55.8%,河北最高,享有“绿色宝库”、“生态绿肺”、“天然氧吧”之美誉。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多年来,塞罕坝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成功营造了112万亩的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昭示了承德坚持生态建设走过的光辉岁月。

  多年来,我市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秉承既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又为百姓建设“绿色银行”的目标,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逐步构建起“生态屏障”。

  连续持续的不断用力,换来了生态建设的累累硕果。如今,承德拥有华北最大的万顷林海,是名副其实的“华北之肺”,截至目前,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总面积占河北省的43%。依托这些自然保护区,建起了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个。生态已经成为全市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

  但林业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市一直把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建设美丽幸福承德的基础,在绿色宝库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积蓄“绿色”能量。

  借助被国家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这一契机,一场场声势浩大、造福子孙后代的造林绿化工程在我市接连不断地铺开。

  市林业局的数字显示,仅今年,我市就安排人工造林53万亩,其中经济林达到27万亩。

  到2017年,全市有林地面积将达到3550万亩,林木蓄积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0%。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市将实现全面绿化,实现城乡绿化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翻一番,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家园。

  “绿”在加速崛起中:让结构更优化

  绿色,是山川的绿色,更是经济的绿色,发展方式的绿色。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水、新鲜空气、洁净食品、优美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单纯追求速度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承德,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可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是找准二者的契合点。

  在守护“绿色画卷”的同时,我市依托绿色,从休闲旅游、矿业经济、现代农牧业等入手,构筑“5+2”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让全市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无暑清凉地,移天缩地都”。良好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人文景观成为承德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的最大优势。

  如何用足、用好、用透优势资源,提升、放大我市资源的整体效应?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良好的生态资源与山庄外庙、金山岭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融合起来,与皇家、佛教、民俗文化开发融合起来,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加快建设滦平金山岭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隆化温泉、木兰围场、丰宁京北草原等5大精品旅游区,推动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力促由观光胜地向休闲旅游高地迈进。

  我市地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矿业经济产业层级低、产业链条短、发展方式粗放,多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客观因素也日益成为发展制约。

  在“5+2”现代产业体系中,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端钒钛制品是我市的特色,也最具发展基础和潜力,关键在于落实和行动。

  作为矿业经济大县的滦平,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工艺,在选好铁的同时,把钛、磷等资源选出来,做到“吃干榨净”。

  去年10月19日,该县与全国500强的云天化集团750万吨磷钛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签约。

  “这个项目的签约,解决了我们生产出来的磷、钛精粉的利用问题,为大力发展铁钛磷综合利用扫清了障碍”,承德远通集团负责人说。

  绿色矿山的建设,不但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更实现了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生态型转变,促进了全市矿业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绿”在兴市富民路:让生活更美好

  崛起,是经济的崛起,更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崛起。市委书记郑雪碧指出,承德山场广阔,必须发挥山的优势、挖掘山的潜力,做足林果文章,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产业,既使山川绿起来,又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幸福承德、幸福乡村的重大举措,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与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产出。

  积极发展林果产业,促进富民增收。依托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全市建设山杏、苹果、板栗、桑蚕、沙棘、速生杨、刺槐等林果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干鲜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在加强干鲜果品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速生原料林、沙棘、花卉等产业。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实行集团经营。全市8个国有林场组建了承德林业集团,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产业。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424万亩集体林地全部达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让林农吃了“定心丸”。

  2013年,全市新建林果产业基地30万亩。依托露露、怡达、神栗等大型林果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山杏、苹果、板栗、山楂四大品种。同时,进一步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我市以8个国有林场组建了承德林业集团,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以露露为龙头的山杏产业,以怡达、栗源等为龙头的果品产业,以中盐银港、宏森木业为龙头的木材产业,以宇航人为龙头的沙棘产业,以畅达、格林为龙头的林下产业,以磬锤峰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今日林正绿,未来更可期”。展望未来,一个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绿色梦想,将在紫塞大地上成为现实。(记者徐凯)

关键词:承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和合承德网
责任编辑:  田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