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内菜农忙着采摘、包装,扶贫微工厂工人在家中忙着订单生产,一条条输电线路将绿色优质电能源源不断送入华北电网……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班子、一个包联单位、一个推进机制的“三个一”工作体系,严控“人员排查、复业准备、程序审批、科学推进”四个环节,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
一线解难题,服务送到家
“在纪委人员的帮助下,我申请了蔬菜绿色通道,并与县城一家超市签订了供销协议。”朝阳湾镇朝阳湾村泰华采摘园负责人荣文民说,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真的没处销售。
疫情防控期间,成熟的草莓不能运送。荣文民并没有为此发愁,而是将成熟的草莓包装好,送给路口、道口执勤的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这次疫情,最苦最累的要数一线的工作人员。”荣文民说,有这些大棚在,我不能和他们一样在一线执勤,但也要尽一份力,送点草莓解解渴,表表心意。“成熟的草莓有一定保鲜期,必须尽量减少他们因疫情配送难造成的损失。”县纪委监委巡查组成员马子娟在巡视巡查疫情防控工作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到采摘园实地了解问题,并第一时间与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了他们的配送问题。
恢复配送后,荣文民制定了更为科学严格的采摘程序,工人每天测量体温、消毒,全程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采摘后直接包装,进行配送。并采取手机下单、不见面配送、微信收款的方式进行销售。
网上送科技,服务零距离
“用手机与县里的技术员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学习管理技术。”在蔬菜大棚内给黄瓜苗引蔓、掐尖的四合永镇乌苏沟村村民王景义一边学习技术一边操作。
围场是农业大县,全县3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特别分散,农业技术人员又较少,不能经常面对面指导。
为解决“送科技难”问题,这个县精心制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旱作节水地膜覆盖技术、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等课程视频,并通过“农技宝”云平台进行发布。
“有了‘农技宝’,就像请了一位专家一样,田间管理、水肥配比、温度调节等知识应有尽有。”王景义说,除此以外,还可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查阅资料。
疫情防控期间,王景义特别忙碌。每天早晨给工人准备消毒用品、口罩,给运输车辆、包装箱消毒,货物装完后,他还要送到有购销合同的各超市,实现日采日销。
年初以来,围场县充分利用农业手机短信平台、“农技宝”云平台、围场农业信息网站等推送发布各类涉农科技信息200余条。
政策作保障,服务多窗口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推出6方面、21条政策措施,并开通网上办理、窗口办理等业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服务。”围场县行政审批局业务负责人刘艳丽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围场县制定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专项工作方案》等7个方案,严格落实县级包联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属地乡镇、企业主体“四重”责任,切实保障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有人办。
“我们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全面采取体温监测、安全生产、无接触办公等防控措施,保障企业安全运行。”围场天原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印军说,企业还对员工的作息时间、工程工序、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实行一日一测、一人一表的登记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企业安全有序运行。
围场县从纪委监委、组织部、督考办抽调12人,组成4个巡查小组,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企业落实“一戴一测五问一登记”制度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落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精准服务+提质增效”等四位一体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