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承德讯(记者黄云霞 通讯员韩春明 孙凤军)长6.6公里的水泥路宣告了“路无三尺平、下雨便泥泞、晴天飞尘土、雨后两脚泥”历史的结束;72盏路灯照亮了夜晚漆黑的村庄、点亮百姓未来的幸福生活;62头基础母牛膘肥体壮,新繁殖的30余头小牛犊正茁壮成长……6月入夏,绿意盎然,走进丰宁满族自治县北头营乡河南营村,世外桃源的田园诗意悉数展现在眼前。
实打实的民生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
“活了大半辈子了,没想到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没事在广场里溜达一圈,这里不仅能健身还能跳广场舞,晚上路灯特亮,也不怕看不清路……”河南营村的王淑琴老人每天都要到广场里转上几圈,“现在这条件,搁在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的。”
因为地处偏远,河南营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几乎空白,没有一处像样的村民活动中心,村庄面貌脏、乱、差,街道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针对这一情况,丰宁人武部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迫切需求的交通、电力、安全饮水和就医就学等民生问题:先后投资近10万元,对村部进行改造升级;协调县交通局投资198万元,新建村组通水泥路6.6公里,解决了全村出行难的问题;协调县教育局投资45万元,新建标准化小学一所,解决了全村2年级以下适龄儿童就学难的问题;协调县卫健局和民宗局投资13万元,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一所,解决了全村700多人就医难的问题;在村卫生室新建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摘掉了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穷帽子”;协调县水务局投资50万元,新建护村坝920延长米;协调县城管局、统战部投资6万元,新建主村公厕2处、垃圾池4个,净化了村里的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巩固脱贫成果,协调相关部门,投资200余万元,修堤坝、打机井、栽苗木、整治残垣断壁,令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丰宁人武部积极协调,解决村民出村难问题。丰宁宣传部供图
2018年10月河南营村综合贫困发生率、饮水安全、通动力电、通硬化路、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六项指标全部达标,通过验收审定,整村脱贫出列。
2020年,针对河南营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用房紧张,办公设施陈旧的问题,丰宁人武部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与32178部队的协调力度,计划投资180万元,为该村新建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
引进产业项目“造血” 帮贫困户拔穷根
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河南营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念头也更加坚定。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要想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必须有脱贫产业项目的带动。可河南营村产业基础薄弱,村内无财源型、支柱型扶贫产业,贫困人口要想稳定脱贫谈何容易?
丰宁人武部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帮村民脱贫。丰宁宣传部供图
为此,人武部联合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县大元国控有限公司两家包扶单位积极推进河南营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一套“公司+农户”的扶贫产业模式。
据统计,在人武部的帮助下,河南营村通过入股分红项目帮助带动贫困户300余户入股分红,贫困户每年增收500到3000元不等;通过集中光伏项目,与贫困户建立了资产收益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42户以务工方式参与经营,每户年增收6840元。44户享受光伏奖励补助51500元,24户享受临时劳务补助54400元;通过生态扶贫项目聘用4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担任村护林员,每户年增收8000元;通过就业扶贫项目联系就业渠道,鼓励41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就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每人享受600元务工补贴。
坚持“扶志” 从根入手防返贫
河南营村地理位置偏远,生活贫穷,村民中文盲、半文盲较多,为此,人武部坚持把助学兴教作为“斩穷根”的关键之举,先后多次协调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为河南营村培训技术工40余人次,培训月嫂30余人次。
人武部扎实开展“校官1+1”爱心助学活动,连续6年结对帮扶贫困学生6名,从未因人员调整变动间断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同时,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活动,邀请市、县农业局专家为村民进行科学养殖授课,指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开展“送书下乡、影视下乡、普法下乡”活动,宣传科学理念,摒弃封建迷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丰宁人武部扎实开展“校官1+1”爱心助学活动。丰宁宣传部供图
人武部协助河南营村启动了“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建立道德评议会,将群众的道德行为兑换分值存入道德银行,建立扶贫爱心超市,让群众利用道德积分兑换实物奖品,通过“存美德、取实惠”培育了优良村风。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河南营村存善心、积善行、做善事、当好人的氛围日益浓厚,并涌现出关玉芹、李占山、邱建民等致富带头人的典型,卜凤霞、宋玉环等美丽庭院的典型,李娇阳、刘小华等文明家庭的典型。
多年的努力,让原本贫穷落后的河南营村,摇身变成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听得见乡音、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富裕的新山村,让这里的村民靠勤劳的双手脱了贫,向着康庄大道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