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秦启涵 通讯员 王东岭 王淑霞)“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古诗,给许多人留下了关于美的遐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务本堂村,就是这样一个因“杏”闻名的村落,该村依托大扁杏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杏”福发展致富路。
在务本堂村一个叫小北沟的山坡上,扁杏林里的扁杏花竞相开放,清香满溢沁人心脾。一朵朵甜美的杏花仿佛村民们喜获丰收的笑脸,灿烂绚丽。
盛开的扁杏花。
“扁杏是一种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贫瘠的经济树种,3年见果、4年有产量,往后逐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后生产的干杏核每公斤卖到9.20元左右,亩纯效益达到1500元左右。我家栽植了25亩扁杏,经过16年的发展,扁杏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务本堂村村民李艳丽说。
近年来,该乡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为导向,切实找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早”字当头、“快”字着手、“干”字为先,高标准推进大扁杏嫁接基地建设,让大扁杏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该乡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示范服务小分队,加强产业发展政策宣传与技术指导,通过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不断优化村党组织服务凝聚群众能力。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市场信息灵、把握行情准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大扁杏这一特色产业,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大扁杏开花期晚,抗旱、抗寒、抗晚霜能力强,产量高、效益好。全村发展大扁杏1800余亩,150户种植,俏销张家口等地。”务本堂村党支部书记罗景敏说。
围场聚焦“3+1”(一产、二产、三产、新兴业态)产业融合发展目标,依托县域生态林业龙头企业,实现全链条增收。一产保底增收,按照县域“东南部食用鲜果;西部、北部中药材、杏仁;沙棘多点种植”的规划布局,采取“企业带动、村集体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1.6万人口从事经济林种植,发展经济林194万亩。二产提质增效,围绕县域沙棘、中药材、杏仁等农特产品,加大产业研发投入,搭建农产品研发平台,研发引进国内先进生产线,开发生产宇航人沙棘、福满家杏仁露、金莲花颗粒等农特产品。三产多元促动,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种苗培育,规模化种植,深加工,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同时带动就业、餐饮、交通、制造等服务行业发展。新业态联动受益,充分利用荒地、沙地资源,建设沙棘、花卉观光产业园,统筹发展观光林业、休闲林业、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产业,建设以田园综合体、森林人家为主的城乡休闲观光旅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