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承德要闻

承德县苇子峪村—— 小苹果 大产业 绿色林果业铺就金色致富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黄云霞
2019-09-24 08:55:00
分享:

  长城网承德讯(记者黄云霞 杨晓龙 尹晓薇)“苇子峪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大部分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打工。但是到了2018年底,我们村人均收入就达到了8000元,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也不用抛家舍业外出打工了。”说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苇子峪村副书记于智脸上满是兴奋与骄傲。

  过去的苇子峪村,生活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三千元,幸福感、归属感极低。

  如今的苇子峪村,大街小巷干净、通畅,满村绿意,花果飘香;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幸福村,村民的幸福感、归属感不仅回来了,而且得到大大提升。

  穷则思变 苹果树变成摇钱树

  9月的苇子峪村,群山染绿,香飘百里。还未进村,就闻到了浓浓的果香。

  “上星期六,我一天没出果园,一直在接待来采摘的客人,一天运出去40箱果儿。”果农王雨凤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喜滋滋的向记者介绍,“进入采摘旺季,别说吃饭了,有时候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游客就认咱们新杖子的果儿,酸甜爽脆,就是好吃。”

苇子峪的苹果酸甜爽脆,深得游客喜爱。记者 杨晓龙 摄

  “承德国光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承德县获得了“中国国光苹果之乡”的美誉,借助这一机遇,承德县大力开展以苹果为主、其他干鲜果品为补充的果品产业,培育、叫响了“山庄”“新杖子”“石湖”“深水河”等知名品牌11个。如今,承德县果品总面积达到87.24万亩,带动4万余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果品产业发展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依托国光苹果的品牌效应,凭借实打实的口碑,苇子峪村成了承德县新杖子乡最重要的果品基地。目前全村共有果园3800余亩,果树20万余株,果品年产量530多万公斤,实现了密集采摘期长达7个月,一年四季采摘不断档。

  苇子峪村是山上村,全村大部分居民都住在海拔400米的南山坡上。地势限制,交通不便,是苇子峪村一度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苇子峪村开始大规模种植果树,借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与新杖子乡政府对林果业发展的重视,苇子峪村村民学新知、钻技术、引水上山、见空补绿,硬是把“落后村”建设成了惹人羡慕的“富裕村”。

  “没种果儿之前,我家收入主要是靠种玉米、谷子,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三、四千块钱,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种果儿后,一年能赚上个四、五万块,比种地强太多了。”

果农精心查看苹果长势。记者 杨晓龙 摄

  “我是1986年开始种果树的,2000年辞了工作专门研究种果树。我家里有6亩地,3亩地的苹果树,还有3亩地的桃、李子等其他果木。主要还是种苹果,我有200多棵苹果树,苹果年产量一万多斤。”

  “我的果园能有现在的规模,全靠国家的好政策。当初的果树没有这么多,后来赶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承德县林业局给果农补了一大批果苗,这样我们果农就都起来了。”说起果树,腼腆老实的王雨凤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能言善道起来。

  路艰且长 “授人以渔”助力长久发展

  “虽然我们一直有种植果树的传统,但是前些年我们村的果品质量、种植效益都没有现在这么好。2012年开始,我们定期请承德市、县林业局的专家和教授到村里给村民进行培训,实地为村民讲解果树载种、果枝修剪知识,传授果园管理经验。”苇子峪村副书记于智对记者说,“2013年我们开始进行果园改造,把350亩地的老果园改造成了三优果园,大大提高了果品的质量,果农的年收入也提高了。”

今年苹果收成不错,果农心里乐开了花。记者 杨晓龙 摄

  虽说是远近闻名的果品基地,但是苇子峪村先天条件并不好。据了解,苇子峪村的土层只有30—40厘米厚,下面全都是沙子,十分不利于果树生长。后来,新杖子乡政府聘请科研人员,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引进“客土”的方法,大大提升了苇子峪村土壤质量,同时利用降低果蔬高度,增加果树密度的方法,使得苇子峪村的果品产量倍量增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退耕还林政策助力苇子峪村果农扩大了果木载种规模。引进先进的载种技术、管理理念,改变果农原有的经营思维,以果为媒,发展乡村旅游,才是真正帮助果农实现脱贫致富之“渔”。

  “过去我们村是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2018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元。我们现在也在开发旅游业,以果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果品+旅游的经营模式。”提到苇子峪村的致富经,于智打开了话匣子。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2012年开始,我们修了20公里路,实现了所有环山路都能进果园。路通了,加上果儿好,来我们这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的果品采摘基本上供不应求,一到周末家家果园都是人,如果赶上中秋、国庆这样的假期,我们村停车场早早就满了。”

  1990年到1992年期间,承德县举办了三届苹果节,使承德国光苹果声名远扬。2015年至今,新杖子乡镇府策划了“赏花节”“采摘节”等一系列独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使苇子峪村的果品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所熟知。2014年苇子峪村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17年入围河北省民俗村20强。目前,苇子峪村年接待采摘、休闲、观光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以前我们村的果品主要靠采摘,剩余部分主要销到承德市。现在我们村的苹果已经注册了商标,下一步我们要利用电商平台,把我们的果品,包括梨、李子、西梅等销到全国各地。”

  春有百花秋尝果,夏享凉风冬赏雪。为了适应游客不同季节的需求,苇子峪村积极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开发多种旅游资源,确保每个季节都有可供采摘的品种,都有可供观赏的农家乐项目。如今的苇子峪村,真正走出了一条“游农家田园,赏农村风光,住农家庭院,品农家果蔬”的产业化纵深强村发展之路。

  旧貌换新颜 山青树绿推进持续发展

  “以前用三个字形容我们村的环境,就是脏、乱、差,现在你们再看看,那就是绿、新、美。在改善环境,建设新农村方面我们也是下了大工夫。”于智向记者说起了苇子峪村环境的变化。

苇子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产业示范基地。记者 杨晓龙 摄

  “扶贫”,也得“扶志”。“扶志”就是让村民有大志向,心往一处靠,劲儿往一处使,不仅要经济脱贫,更要生态脱贫。近年来,苇子峪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一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民居散乱,改!道路不便,修!垃圾杂物乱堆,治!为了谋求长远发展,苇子峪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工程建设:改造民居,青砖铺路,加强绿化,治理垃圾,处理污水……如今的苇子峪村,一条条平坦马路连接着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农家院落,村里村外再无积存的垃圾、乱扔的杂物。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村”,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苇子峪村实至名归。

  “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大家都会主动维护环境,看见哪儿脏了、乱了,不用人说就自觉给收拾了。而且现在村民们都看好了村里的发展前景,没事儿就在琢磨开农家院、搞采摘园,几乎没人出去打工了。”于智说。

  林荫绿廊、魅力乡村。从“靠天吃饭”到依托果品产业吃上“旅游饭”,勤劳、务实的苇子峪人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条条产业规划正在酝酿、成熟,一个个广阔前景正在依次打开,一条条小康之路将越走越宽。

关键词:林果,旅游,承德县责任编辑:杨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