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老城区里有一座楼,许多人都不陌生。有叫它“棺材楼”的,也有叫它“观彩楼”的。而你知道,这座楼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
今儿就要跟你讲讲这棺材楼背后的前世今生。
这座棺材楼位于承德市老城区翠桥小学后侧。据出版《热河旧景》的尹忠老人回忆,这座楼是在38年为侵华日军所修,修建之初是为了作为日军的会所,招待日本前来开会或是拜访的各种高级别人士,为他们提供住所和服务。
最初日本人将他命名“兴亚塾”,但因该楼南北走向,南部建在山坡上,为两层,北侧地势较低,为三层。由于南部较宽,北部较窄,因此该楼在外面看上去很像一口棺材。再加上侵华日军深受百姓痛恨,百姓就称其“棺材楼”,多少也有点诅咒侵华日军的意思。
说到这个棺材楼还有两个故事。当年侵华日军修建棺材楼的时候,雇了当地百姓来装修,当地百姓一看,大伙就都笑了,说这不就是口棺材吗。
老百姓的调侃正好被一位日本军官听见,军官就问翻译,这群嘻嘻哈哈的人刚才说了什么。
翻译为了保护百姓,就骗军官,说:百姓们都说这楼漂亮,风水很好!
军官听了很高兴,奖励了百姓们一些食品物资,等装修的活儿干完了,这棺材楼的名儿也就传开了。老百姓们都传,这日本人住进了棺材里,过不了多久就会蹦跶不了了,就死喽~
果然,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兴亚塾短暂作为八路军办事处,后来这里先后被用作热河省招待所、工业局、轻工业局的办公楼等。如今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无人居住。现在,由于“棺材楼”听起来比较晦气,人们把它改称为“观彩楼”。 慢慢的,曾经的棺材楼变成了观彩楼,也逐渐的失去了人迹,没有了当年的热闹劲儿,只剩下被历史翻阅过的沧桑铭记。
据说,这棺材楼还曾是承德第一座石砖堆砌起来的建筑,很具有保护和参观意义,应该作为历史名胜遗留且保留下来的。
而他见证过的历史和历经岁月洗礼,在这座城里留下了沧桑的足迹……这就是棺材楼与观彩楼的前世今生,
承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建筑,
见证过曾经,
承载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