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新闻

聚焦基础教育 不忘育人本质 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基础教育分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21-12-03 16:34:03
分享:

  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2月2日,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京举办,当天下午的基础教育分论坛聚焦“双减”,来自教育部相关司局的负责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等,围绕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在致辞中表示,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明显加快了步伐,与此同时,教育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其中包括如何从传统的讲授为主,转向师生共同提问、讨论、探究的课堂行为;从过去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统一答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转变为更加灵活多样、可选择的育人模式;从只关注分数,转变为全面评价和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单一师生对话转变为人机混合学习等。他认为,除去建立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制度以外,教师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在基础教育现场,人民教育家于漪用视频方式与现场嘉宾“隔空对话”。她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挑战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坚守教育初心,初心是金,初心是宝。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应试、成绩上。教师要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灵魂所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新学期学校‘双减’工作开局良好,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成果还是比较脆弱的,还需要接受检验、持续巩固、提高水平。” 他强调,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抓住这次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围绕“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质量抓突破”,推动学校“双减”落实工作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全面推进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并把“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以北京作为试点城市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为例,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双减”政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他表示,“双减”的最终目标是关注孩子成长,让孩子能够把被供给的教育内容“有机消费”了,并且“固化”在身上。他认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根本目标和“双减”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最终在育人。“‘减’字背后充满了‘增’和‘提’,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通过不同尺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教育要素多次分配,最终提高学生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消费水平,这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必然标志。”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在题为《新的赶考路上-基础教育的特质》的主题演讲中,以福建省为例,介绍了“双减”战略措施在乡村学校的实施情况。他认为,“双减”政策聚焦城镇时,“应考虑怎么把目光扫向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在“双减”背景下新的赶考路上,应“发动培养生活力是创造的考成”,且要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种心情对待老师,他还以福建远离陆地的海岛老师的坚守为例,“只要有一位孩子在这里,我们就一定会努力教好”。他表示,我们的努力应该使孩子身上充满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激情和动力,而不是只拥有拿高分的热情。

  “必须把学生从内卷中造成无效无序负担中解脱出来,把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涛在演讲中表示,“学校应该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压舱石,保证课堂学习效率,确保学生回归校园的神圣使命。”他认为,“双减”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要下大力气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有利于立德树人的良好生态”。马涛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不能减,“更多的是要做‘加法’,这个‘加法’源于教育所承担的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论坛现场,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总监商亮、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围绕“聚焦优质均衡的真教育”展开了讨论。

  关于“教师轮岗”的措施,毛杰表示,择校的背后是择师,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应该首先把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纳入培训重点、加大投入,各级教研部门要在教育教学方面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指导。她介绍说,河南在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上,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校、支教满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评职称的必备条件,加大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时间。“同时,我们还要发挥名校的责任和担当,名校带弱校,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共建学校进行教研和支教活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介绍了落实“双减”政策,史家教育集团推出的多个项目。她表示,学校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老师更活跃、更有积极性,更有一种昂扬的状态”,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双师课、多师课进行“三全两跨界”。王欢介绍,所谓的“全”,就是全体内容、全学科、全学段,“跨”就是跨学科、跨学段。史家教育集团中特别优势的是思政内容,从最开始标准的制订,到教材的编写,然后到研究、讲解、试讲,到最后整个的普及。“这种优势的团队就像巡讲团一样,在集团各校区巡讲。”

  如何切实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管杰认为,教师流动只是解决问题的条件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流动,形成生态性、内生性和区域性。”“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如何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管杰认为,作为教育基层党组织的一员,要想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要把党组织建在年级,把党小组建在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层面也要有变化,学校要以章治校。再就是学校校长职责、书记职责,校代会职责,需要随着认识的深刻,不断实践,对认识进行反思,不断进行调整。

  商亮表示,教师赋能也是在解决资源问题向结构性、体系化问题的转变,“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生态圈,不能说把老师输出去,我们这边就没有支撑了。”她表示,“教育最不变的就是改变。希望这种改变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促进和好处。当‘家事’变成‘国事’,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去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生,双减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