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承德要闻

承德: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 交出优秀答卷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韩朝 崔博文
2021-08-15 16:02: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韩朝 崔博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过去五年,承德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0年,承德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承德贫困人口纯收入由2982元提高到10016元,年均增长27.4%。作为首都政治“护城河”,承德牢记初心使命,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踏上“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征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精彩答卷。

  “要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在前,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坚持乡村振兴走在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20字方针,做好家园、花园、田园文章,培育良好家风、村风、民风。”承德市委书记董晓宇说。

  坚持党建引领 护航乡村高质量发展

  “买这套半自动化设备,花了将近20万,但是这钱花得值,机器处理鸡粪,省了我们不少事儿,现在我爱人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一家人能在一起,钱也不少挣,这就是我期待的好日子。”丰宁满族自治县老庙营村村民敖冬娟说。

  从2009年小打小闹养了1000只鸡,发展到现在的20000多只;从开始的没有技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现在的技术傍身从容不迫;从最初的年年亏钱,到现在的年收入超十万……敖冬娟夫妻的养鸡路越走越顺,用国家电投河北公司驻丰宁老庙营村第一书记刘洪斌的话说,这20000只鸡帮敖冬娟啄走了贫困,啄开了“小康之门”。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刘洪斌带领的扶贫工作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刘洪斌把证书摆在了驻老庙营村工作队的办公室里,驻村帮扶五年来的酸甜苦辣,都融入到了这小小的证书里。

有了产业做支撑,敖冬娟夫妇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驻村五年来,抓党建促进脱贫,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链党组织为骨干,实现了党建和扶贫同频共振。全村128户377口人全部脱贫,年人均纯收入由2200元提高到11000元,这五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为老庙营的脱贫攻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铺好了路。”刘洪斌说。

  上下同欲者胜,在消除贫困的道路上,领导力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承德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方面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承德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重点实施了五项工程,即堡垒示范工程,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农村党支部275个,在扶贫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145个;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对村两委干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进行综合经营培训1.3万人次,对贫困群众进行致富技能培训7.1万人次;致富先锋工程,推动贫困村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领办各类龙头企业和合作社2047个,带动5.2万贫困户增收;能人返乡工程,在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联系在外打工多年有经验、有资金、有门路的能人回乡创业,已有1927人领办1591个企业或合作社,其中971人成为村两委干部;结对帮扶工程,组织广大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9万个,形成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团结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联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旗帜”的良好局面。

  发挥产业优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初夏时节,在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北铺子村樱桃园中,记者看到红彤彤的果实点缀在翠绿的枝叶间,晶莹剔透,惹人垂涎。北铺子村的樱桃果正在成为“致富果”,点亮了村民们增收致富后的笑脸,也映红了乡村振兴路。

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北铺子村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

  北铺子村位于隆化县东南部,由于地处深山、土地贫瘠、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整体处于贫困状态。2013年,北铺子村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当年贫困发生率为62.17%,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0户、632人。

  为了更好地推动樱桃产业发展,河北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请来了土壤专家前往村里免费检测土质,预判果品产量和品质;邀请农业权威专家把脉支招,对果树种植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邀请高校教师为村里进行财务知识培训,健全财务账目。同时积极联系生态环境部申请有机产品标识,提升樱桃的附加值,帮助北铺子村村民增收致富。

  在2019年种植的第二年,北铺子的大樱桃就迎来了丰收,不仅顺利产果,销售也迎来了“开门红”,销果量达到2万多斤,销售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张建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大户带动、园区务工等多种形式,大樱桃产业已经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45万元。

  据了解,承德市委、市政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围绕全市“一环六带”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布局,打造了“五个百万基地”,形成了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先后荣获中国食用菌之乡、马铃薯之乡、板栗之乡、山楂之乡、国光苹果之乡、热河黄芩之乡等称号。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8个,农村合作社1.3万家,实现全市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双重覆盖率达到82%。打造了“承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谋划建设特色精品示范基地11个,全部列入省计划。

  推进项目落地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这里原来是一个大水坑,里面的死水臭气熏天,加上长年的垃圾堆积,谁都不愿意靠近。”指着眼前正在施工的“荷塘月色”项目,宽城满族自治县桲罗台镇永存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张殿兴告诉记者。

  “荷塘月色”项目位于永存村南沟门处,因为处于蟠龙湖水库淹没线以下,修了公路后,这里就变成了一滩死水。作为永存村五年规划的第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目前已全部竣工。

正在建设中的“荷塘月色”项目。

  据了解,“荷塘月色”建成之后将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是荷花池,一半是垂钓园。张殿兴告诉记者:“荷花全身都是宝,既可作观赏用,其莲子莲藕等还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满足村民和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还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项目建成之后,这里原来的一滩死水将形成循环水,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池水抽到山上还可以浇灌栗树,是个一举多得的好项目。”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如今,承德正举全市之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通过建设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材花海、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的“五个百万”基地,推动“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进入京津市场,打造“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等,让农民持续增收。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承德市还将深入实施“旅游+”工程,推动旅游与工农林水、科教文体、医疗康养、休闲度假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夜经济”“后备箱经济”,打造一批“夜经济”精品片区,开发一批民俗工艺、特色美食等旅游产品,推出一批游客必带“承德好礼”,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战贫慎终如始,发展开拓新局。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承德市将乘势而上求突破,打造乡村振兴承德样板,聚集各类资源流向农村、润泽乡村,凝聚起强大合力,深入推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突出“三区一城”发展定位,深入实施“1266”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扶贫,养殖,脱贫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