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黄云霞 杨晓龙
“现在还在村部干活是吧,‘以工代赈’的方式我觉得挺好,咱们光荣脱贫,勤劳致富。但是也得注意身体,有啥困难就跟我说。”见到刘洪斌时,他正在帮扶的贫困户邢广林家跟老邢唠家常。
自从2016年2月26日进驻丰宁满族自治县老庙营村,这样的“家访”,刘洪斌走了成千上万次。
“刚来那会儿,老庙营252户786人中,有贫困户108户37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9.3%,人均纯收入仅2200元。那会儿我每天就琢磨,怎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时候想着想着,往外一看天都亮了,当时就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咋地都得干出点成绩来。”驻村四年多,刘洪斌攒了一肚子的故事,也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挫折,最后面对镜头,都化作了一个淡淡的微笑。
刘洪斌到村民家走访。
要想脱贫致富,首先要聚齐人心,如何让全村人劲儿往一处使,是摆在刘洪斌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走遍老庙营村的沟沟岔岔,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实际情况,成为村民的知心人、贴心人。”进村不到三个月,刘洪斌走访了108个贫困家庭,摸清了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刘洪斌为老庙营村定制了“抓党建促进脱贫”的发展路线,他带领工作队在村里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带头把党组织旗帜树起来、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社会帮扶力量聚起来,心怀壮志,脚沾泥土的刘洪斌,让老庙营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人心齐了,老庙营村的致富路也宽了。
今年西红柿大棚又迎来了丰收。长城网记者 崔博文 摄
凝聚人心,更要激发内心活力。刘洪斌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鼓励孙合、王国良、范贵才三位在外养蜂党员成立养蜂合作社,树起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鲜红旗帜。带动9户贫困户入股创业,年收益增加38万元。同时,帮助他们创办了第一家淘宝网店,该合作社的年收益增加了38万元,户均增收3.8万元;充分发挥自身新能源电力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率先在丰宁捐赠5个共14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每年为贫困村增加收入240余万元;疫情期间,精心谋划61个蔬菜大棚种植,筹集30万元资金修缮大棚,带动村里无法外出的村民在大棚内打工,平均一天工资120元,村集体每年还能增收10万多元,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发展现代大棚蔬菜的转变,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初步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零距离就业;发动村里136户农户种植特色产业,同时还帮助38户脱贫户谋划养殖猪、牛、驴200头,预计每户年可增收6000元,进一步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刘洪斌带领工作队在丰宁捐赠了5个共14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长城网记者 崔博文 摄
“发展产业让百姓富起来的同时,还得让乡亲们‘健精神富脑袋’,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为老庙营脱贫不返贫注足精神动力。”刘洪斌说。
在刘洪斌的推动下,工作组筹集2万元,建起了“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稳定脱贫、参加技能培训、化解邻里纠纷、婚丧不大操大办、孝老爱亲等,都可以获得道德积分,兑换奖品。
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刘洪斌积极协调文化部门,筹集9万多元,购置设备,邀请艺术家组织村党员文艺骨干编排河北梆子、快板、京东大鼓等文艺节目。
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刘洪斌动员公司员工开展“爱牵手助成长、献爱心聚希望”募捐活动,募集资金18万元,资助全村39名贫困学生。
……
群众的需要、诉求,一件件、一桩桩,刘洪斌全部记在了心里,落到了实处。
驻村四年多,刘洪斌满腔热忱一门心思为老庙营谋致富出路。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刘洪斌用了四年的时间,带领老庙营村整村脱贫摘帽。如今,他和工作队探索出来的抓精准摸底,推动正确扶贫思路的确立;抓精准施策,推动稳定增收渠道的建立;抓长效机制,推动多元脱贫格局的构建;抓产业支撑,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抓素质提升,推动脱贫内生动力的激发;抓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核心的树立,“六抓六推动,助力精准扶贫”模式正在承德全市推广,为承德市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复制、见实效的样本。
“现在,我最惦记的就是怎么让百姓脱贫不返贫,除了留下几个产业项目外,还得给村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刘洪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