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位舞蹈演员、70位乐手、70位合唱队员,以及幕后各工种近300人的演出阵容,成就了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55年的正义青春。
每逢三八节前后,这部被称作中国民族芭蕾代名词的作品便会如约登上天桥剧场的舞台。
今年正逢中央芭蕾舞团60周年团庆,3月7日,第六代“吴琼花”侯爽领衔的《红色娘子军》亮相天桥剧场,拉开中芭甲子团庆年帷幕。
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演出前走进天桥剧场,探访娘子军们飒爽英姿的幕后,听当晚到场的四代“吴琼花”白淑湘、冯英、张剑、侯爽讲述传承的故事。
成长
每个舞台细节都谙熟于胸
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副团长王全兴艺术的轨迹是从洪常青跳到南霸天,之后才成为了团领导。伴随《红色娘子军》成长也成了很多中芭人的必修课。对舞台的每一个细节,王全兴都谙熟于胸,“这是第一场土牢的景片,这是二场那张最为经典的琼花手捧党旗的剧照中那面鲜艳的党旗……”沿着后台挂满剧照的走廊,王全兴一路介绍,“在中芭的主场天桥剧场,帕瓦罗蒂、小泽征尔、乌兰诺娃、皮娜·鲍什等世界级艺术大师都曾在此登台,而华盛顿芭蕾舞团、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等世界名团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天桥剧场66年来见证了中芭多个重要的瞬间,其中《红色娘子军》就是在这座剧场首演的。”
至今,第一代“吴琼花”白淑湘,还清楚地记得首演的时间是1964年9月26日。从当年的剧照和海报中,除了能够领略艺术大师们的风采,更可捕捉到时代的印记:比如1985年,一张演出票才只要3元。
变化
电脑特效替代现场拟声
中芭的芭蕾大师徐刚的艺术经历是很多中芭男演员的缩影,也是伴随着《红色娘子军》一路走来。“中芭的年轻演员,是把这出戏当作宝贝在传承。记得当年我演出时,穿的衣服还是孟广成老师穿过的,上面还写着他的名字。”几乎演过剧中所有好人角色的徐刚表示,“《红色娘子军》中,古典舞、芭蕾舞、戏曲甚至军队操练刺杀的动作元素都有,融汇了五位作曲家、三位编导的心血。其中二场的操练舞,要求动作特别漂亮轻盈,而小钢刀舞则结合了海南地方民间舞的元素。当年我们去海南采风,还进行过实弹射击训练,就是为了更好把握动作的幅度。这么多年,剧组的舞美道具也在不断变化,早年间剧中的枪声要靠现场模拟,常常是开演前检查没问题、演出中就哑火,后来做成特效用电脑播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徐刚还透露了《红色娘子军》道具的小秘密:如今,为了满足演出的需要,这出戏的道具有三四套,“比如刀在面对高强度的表演时,很容易断,而现在已找不到会编这种斗笠的人,服装师每次整理服装时要喷花露水溶解汗渍。”
传承
前辈手把手教每个眼神
年近八旬的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白淑湘演出当晚专程赶到剧场,给了后辈们很大的鼓舞。“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演了《天鹅湖》《吉赛尔》《泪泉》等作品之后,周总理说,你们应该创作自己的作品,而且要让外国人看到。1964年10月8日,我们在中南海演出《红色娘子军》。创作时,我们先是10个人去体验生活,2月排练,4月进剧场,6月彩排,那一次被说成’像娘子不像军’。于是后来我们全团130人集体去体验生活,射击的跪姿、卧姿都进行了实弹练习,包括5分钟打背包。开始我们都做不好,其中有很多啼笑皆非的事,但是那次体验生活从性格到灵魂对每个人都是一次荡涤。”
1992年5月23日,《红色娘子军》恢复演出。那一次的吴琼花由如今的中芭团长冯英饰演。作为第三代吴琼花,在她看来,“这个作品不仅是东西方艺术的融合,更是京舞体的结合,甚至还有武术的元素。”
第五代吴琼花张剑如今已将接力棒递到了当晚登台的第六代吴琼花侯爽手中,而她自己又跳回了女战士。从女战士到战友再到吴琼花,侯爽称《红色娘子军》见证了她的成长。到今天,这个角色她已经演了五年,“其实吴琼花这个人物和我自己有相似的地方,都经历过残酷的选择,芭蕾舞演员也是如此。这个作品不像我们现在跳的很多题材,可以有即兴的东西,这个戏是有规格的,所以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眼神都是前辈手把手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