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第八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北京开幕。作为“2022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精彩活动之一,本届创新周以“创新教育服务供给 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教育科技创新能级,引领教育服务创新方向,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培衡表示,现阶段,教育服务供给与教育数字转型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进一步打通,“互联网+教育”的融合育人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呈现,以“互联网+教育”促进“双减”工作持续推进的机制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
程培衡认为,面对“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困难,大家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齐心协力、聚智聚力,引领教育服务创新方向,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面向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期待,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李奕认为,当前阶段,要高度关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其可获取的资源。
李奕指出,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的需求侧,关注学生对于教育供给端提供的各式服务和产品消费的状态,特别是消费的偏好、消费的节奏和适合学生的消费内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视频寄语中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祖国情怀,有真实本领,敢于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英雄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在视频寄语中表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插上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翅膀,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更具个性化的评价手段,为大力培养投身科技强国战略的人才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不仅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奋斗成果,背后更是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的必然结果。”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强调,对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实现教育的数字转型,应秉持理性的态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改进教育治理。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地区和群体在数字化条件下,有可能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局限性而形成新的数字鸿沟,从而产生新的不均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涛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学习习惯,并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教育组织模式、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甚至教学伦理等都在不断解构和重构。“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把数字化当作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作为重要基础,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能力;切实把边研究、边应用作为实践模式。”(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