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承德市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总书记关于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讲话,让我这个基层农村的代表深受鼓舞,备受激励,对于今后村里的发展我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牢固地树立起来
塞罕坝的巨变及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漠变成绿洲,更为主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是灵魂、更是精髓。今天的塞罕坝,视觉上是绿色的,精神上是红色的。塞罕坝精神定将在全国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十几年前,滦平县周台子村克服千难万难,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村后山原承德地区周台子铁矿主矿区在开采中造成的山体严重破损进行修复,效果不错,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2008年全市矿业大会在周台子村召开,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到矿区实地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7年8月,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后,我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塞罕坝先进事迹报告会。会后,承德市委邀请我参加了座谈会并进行交流发言。当时,我就想:不能再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路,而是要像塞罕坝一样,走“靠山养山、靠水养水”的新路。当然,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
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把优势产业确实地发展起来
乡村要振兴,必须兴产业。刚结束的承德市党代会提出强力打造“一主两重”产业布局。“一主”是避暑山庄,“两重”一个是塞罕坝,另一个就是金山岭长城。同时,提出加快推进“四个转化”,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散落的珍珠结成环、串成链。还提出建设以各县域为重点,以建制镇和特色小镇为依托的城镇发展体系。滦平县提出的重点打造“五个特色小镇”,尤其是充分发挥滦平特有的金山岭长城、普通话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恰好契合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契合了承德市党代会精神。
周台子村作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也一直在积极地与国内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联系。目的就是想把滦平县特有的文化资源和全国的培训资源结合起来,搭建起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打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互通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可以共享培训资源。滦平本地的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在“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也把滦平的多元文化宣传出去,让他们了解金山岭、了解普通话,吸引他们的培训对象来到滦平亲身体验。
对此,周台子村有决心、有信心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把培训工作做实、做好、做精、做活,做出好业绩、做出好口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人才,为产业发展助力,为建设美丽滦平做出新贡献。
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把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真正地构建起来
养老与每一个人的今天和明天相关。在强力推动农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的同时,首先要在家庭里形成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好风气,让大家用爱心、孝心、细心、耐心去关心和爱护老人,让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周台子村的老人从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70岁以后就可以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平时的吃、穿用品村里也会适时提供,周台子村率先实现了集中集体养老。2006年,周台子村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总书记讲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下一步,周台子村将积极探索老有所为的新路径。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年纪轻的老年人,学习传承乡村文化和传统美德,让老人作为文化传承的引领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在全村积极构建起“家风好家必和家和万事兴、村风正村必强村强百姓富”的美好生活。
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把人心和力量真正地凝聚起来
从周台子村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看,像滦平这样的山区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困难非常多、难度非常大。那么,就必须树立起“人人干事业、户户创家业、合力创大业、聚力创新业”的浓厚氛围。总书记讲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滦平县提出的汇聚起“人人爱家乡、护家乡、宣传家乡、发展家乡”的磅礴力量,就是要让全县上下形成一盘棋,全县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全县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五大产业真正振兴起来,全县确定的目标肯定能够实现。(作者 范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