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承德要闻

【脱贫“冀”忆】民间实物故事| 小康路上不歇脚 幸福生活装满“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黄云霞 杨晓龙
2020-11-11 16:44: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黄云霞 杨晓龙

  实物:

  苇子峪的“农家大筐”

  故事:

  承德县新杖子镇苇子峪村是山上村,全村大部分居民都住在海拔400米的南山坡上。地势限制,交通不便,是苇子峪村一度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苇子峪村开始大规模种植果树,由于交通不便,铁路成了村民们向外运输农产品的唯一通道。从最初的挎筐到挑筐,再到后来的小车推筐,对苇子峪人来说,大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成熟的苹果、酸梨、山楂……更是孩子的学费、待嫁女的嫁妆和吃喝不愁的幸福生活。

  讲述人:承德市承德县新杖子镇苇子峪村妇女委员谢丽新

  从我记事儿起,我的家人就拿着小挎筐到北京、承德去卖水果。其实,最开始村里人是拿皮包装水果,后来因为种草莓,草莓放到挎包里容易磕碰,就换成了大筐,从挎筐到挑筐再到小车推着筐。现在村民们有钱了,有的开着车把水果拉下山,拉到北京。到地儿之后,他们还是用小车推着筐卖水果,买水果的人就认我们这大筐,看见大筐他们就知道好吃的新杖子水果来了。

苇子峪的“农家大筐”。长城网记者 杨晓龙 摄

  我觉得苇子峪人真是能吃苦,几代苇子峪人靠着一个个大筐,把新杖子的苹果、酸梨、大枣、玉米等带出大山,换来了家里的柴米油盐、孩子的学费、待嫁女的嫁妆和我们山里人盼着的小康生活。

  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但是推着筐出去卖果儿的习惯还在。看见远处的车站了吧,我们这有两趟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运行的绿皮火车。早上,村民们挎上“大筐”,带上自家产的瓜果梨桃登上6433次列车,10点钟就到达了承德站,等到下午5点45分再坐上返程的6434次列车回家,筐里的果儿基本上都卖光了,这三十多年来,绿皮车和大筐成了一对“黄金搭档”,带领着我们苇子峪人走出贫困,过上了一直盼着的小康生活。

村民任雪波谈到将来的生活,笑得很甜。长城网记者 杨晓龙 摄

  据了解,2012年开始,苇子峪村修了20公里路,实现了所有环山路都能进果园。路通了,村里的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2015年至今,新杖子镇政府策划了“赏花节”“采摘节”等一系列独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使苇子峪村的果品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所熟知。2014年苇子峪村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17年入围河北省民俗村20强;2018年,苇子峪村完成贫困村出列;2019年度全部贫困户脱贫;2020年通过脱贫普查。

  现在,交通发达了,我们村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苇子峪人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很多村民开始做电商、发展采摘,也许以后“大筐”会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但是它所代表的苇子峪人不怕苦、不怕累、穷则思变的精神不会消失,它始终是我们苇子峪人的代名词,也必将成为我们苇子峪人脱贫奔小康的见证。

关键词:脱贫攻坚,大筐队,承德县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