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家院现在能容纳100人就餐、30人住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扣花营村农家游经营户邢国林说,“像我一样通过发展农家游实现脱贫的全乡有80多户。”
哈里哈乡按照一核(皇家猎苑小镇美丽乡村示范核心)、一心(哈里哈村片区行政配套服务中心)、两带(棋赛公路——皇家特色精品御带、伊逊河——山水风景观光玉带)、三组团(三义号村——农事体验、扣花营村——满族文化、台子水村——冰雪主题)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皇家秋狝传承之地、水源涵养生态宝地、满族民俗体验美地、京畿康养营地、美丽乡村生活福地。
哈里哈乡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周仲明的扶贫联系点。周仲明多次到哈里哈乡就脱贫攻坚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围塞线既是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也是绿色发展示范线,更是精准脱贫富民线,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把建生态、保生态、营生态贯穿始终。要坚持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鼓励引导群众在沿线发展富民项目和增收产业,推动产业扶贫走实走深走远,让富民路径变快变多变活,建设扶贫脱贫经济带。
围场始终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行了“N+1”扶贫模式,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两场战役”,走出了一条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之路。
生态林业+扶贫。大力推广“一林生四财”模式,打造林果、种苗产业专业乡26个、专业村266个,经济林基地达到194万亩,带动1.6万人稳定增收。依托承德木兰林业集团,实施生态苗木产业扶贫项目,推行“一企连三产”模式,累计投入资金4700万元,流转土地4400亩,带动198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落实政策资金4310万元,选聘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5383人,每人每年获得7000至8000元稳定收入。
功能农业+扶贫。以绿色、有机、功能为方向,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壮强马铃薯、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投入支农资金9.15亿元,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87个,发展功能马铃薯4万亩、胡萝卜0.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带动3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乡村旅游+扶贫。依托塞罕坝、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等知名品牌,建强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和“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采取“景区带示范区、企业带贫困村、客栈带贫困户”模式,实行加盟户与贫困户“1+1”利益联结,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带动1.2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光伏电站+扶贫。采取“多户联建+扶贫补贴+贫困户自筹+扶贫贷款”模式,实施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257个,实现并网1866千瓦,带动178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建成村级光伏电站22座,带动132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推进总投资3.14亿元的133座村级光伏电站,可带动6560余户贫困户受益。建成总投资7.7亿元的集中光伏扶贫电站5个,装机100兆瓦,带动340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将稳定增收20年。
金融贷款+扶贫。探索完善“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政府搭台增信、建立三级金融服务网络,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带贫益贫,贫困户诚信承接贷款,保险风险兜底,实现了多方联动、协调合作。该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发放扶贫贷款10.45亿元,带动贫困户18348户收益,户均增收1950元。
就业创业+扶贫。把稳定就业作为贫困户“拔穷根”的重要途径,采取设置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建设扶贫车间等方式,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创业助推三大攻坚行动,2017年以来,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294人,建设扶贫车间10个,提供公益性岗位5247个,带动10909人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