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承德要闻

如何捞起“掉”进手机里的孩子

来源: 和合承德网  作者:
2019-12-10 16:18:45
分享:

  打游戏、看视频、刷软件……

  “吃饭时看、上学时看、休息时更是看到深夜,小小年纪视力已经变得模糊。”当下,随着手机功能被无限放大,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问题,其中社会反响最突出、让家长最困扰的是青少年沉迷的问题。看着“掉”在手机里欲罢不能的孩子,许多家长忧心忡忡。让孩子“上瘾”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出来?对此,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

  打游戏、看视频、玩抖音……孩子欲罢不能

  前几天,在市区一所中学就读的陈宇(化名)跟妈妈吵了一架,原因就是妈妈让他放下手机,先完成作业。“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但我看得正高兴,她突然就把手机抢走,这样让人很不舒服。”陈宇苦恼的同时,妈妈也有话说:“因为玩手机的问题,已经和孩子吵过很多次架。学习压力大,本想着让孩子玩会儿游戏舒缓一下压力,可是时间一长却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经常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抱着手机玩,而作业却被扔在了一边。”

  市民赵先生曾经也是每天习惯抱着手机看视频、看直播。前段时间,他戒掉了这个习惯。“之前,我刷‘抖音’,里边有很多教孩子玩乐器的短视频,于是让女儿也跟着学。后来孩子入迷了,一放学她就拿着手机看,吃饭都得喊好几遍。从那以后,孩子的视力每况愈下,为了给孩子做个表率,我只能先卸载掉APP。”他坦言道,“很后悔当时让孩子在网上学乐器。”

  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青少年沉迷网络,往往出于逃避现实的动机,在虚拟世界中找到现实生活里缺乏的关注感、认同感。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与孩子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

  一些游戏、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五花八门,除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等内容外,有时也会充斥着网络诈骗、暴力、欺凌等不良内容。而这些有害信息都可能会对手机前的青少年造成影响。

  “青少年沉迷手机除了精神上的影响,生理方面也不容忽视。长时间盯着手机看,视力必然下降,智力发育也会受影响。”市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表示,现在孩子的教育被高度重视,学习成绩和发展往往连在一起,一旦因为沉迷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很容易激发孩子和父母、老师之间的矛盾,进而让寻求逃避现实的孩子更加依赖打游戏、看视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要完全脱离互联网都是不现实的。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有时间控制、内容筛选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手机,才是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青少年模式”已上线

  近年来,为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手机、沉迷网络,各大软件的“青少年模式”“儿童模式”开始在网络平台上线。国家网信办此前发布消息称,目前国内共有53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网络防沉迷工作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

  记者体验发现,“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内置于短视频APP,用户每日首次打开APP时,系统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设置“青少年模式”。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提前设置的4位数字密码。

  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都将受到限制。以某视频APP为例,进入该模式后,青少年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也无法进行打赏、充值、私信等行为。每日累计使用时长限制在40分钟以内,且每天晚上10时至早上6时无法使用。同时,开启了“青少年模式”后,APP首页的推荐内容限定为适合青少年的教育类、知识类等。

  但是,“青少年模式”并不是万能的,也有“漏洞”可钻。该模式需用户主动选择,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青少年完全可以选择不进入“青少年模式”,随意进行浏览。而且,即使之前设置了该模式,卸载后重新安装便可恢复正常使用。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临近寒假,我市部分中小学校为了杜绝学生在假期内沉迷手机游戏、刷视频,组织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广播宣传、制作画报,结合具体案例,剖析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增强学生是非观念和自律意识。

  “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沉迷互联网问题,最需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父母拿出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发现现实中的社交比网上更有趣、更有幸福感时,就会慢慢脱离‘上瘾’状态。因此,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先尽可能督促孩子使用‘青少年模式’,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

关键词:视力,手机,孩子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