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承德讯(记者杨晓龙 韩朝 通讯员刘海静)2016年2月26日,国家电投集团河北公司的刘洪斌,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深度贫困县里的深度贫困村——丰宁满族自治县老庙营村。三年多来,村子里的贫困发生率由49.3%降至13.29%,人均纯收入由2200元提高到4800元。当记者问道:“是什么样的情怀支撑着你和工作组坚守在这里?”刘洪斌说:“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要扑下身子干出样子,让群众满意、使组织放心。”
老庙营村村口的石碑。记者 杨晓龙 摄
推心置腹,他努力变成“村里人”
记者走进刘洪斌简陋的办公室,几面锦旗映入眼帘:“一心为民办实事,积极作为甘奉献”、“严实作风赢称赞,真情帮扶暖民心”、“驻村帮扶办实事,情系群众解民忧”。据了解这是林凤云等二十几个村民敬送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村民们对刘洪斌几年来工作的认同。
刘洪斌在审阅文件。记者 杨晓龙 摄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信任,刘洪斌与村民们的沟通之桥也绝非一日建成。“肯定是托关系下来‘镀金’的。”“干不了多久,也就是走走过场,然后升官走人啦。”“不能指望他能真心帮咱们脱贫致富。”刚来到村子时,像这样的背后议论刘洪斌经常能听到。记得第一次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没有几个人愿意来开会,不是说家里农活忙,就是说有事去不了,刘洪斌花近三个小时挨个去各委员家做工作,才凑齐了开会人员。第一次开村民代表大会,约定时间两个多小时后还有人未到……由于参加工作后面对面地接触基层群众少,做群众工作的机会也少,特别是面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集体收入低的老庙营村,刘洪斌作为一个外来的干部,对村里情况了解少,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工作该如何开展?这一度让刘洪斌陷入了迷茫和困惑。
3个月来,他走遍了老庙营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记不清吃了多少闭门羹,记不清踩过了多少泥泞,也记不清摔了多少次跤。刘洪斌始终以“土屋要进,土炕要坐,手脏要握,倾诉要听,意见要记”的“五个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走访了108个贫困家庭,摸清了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有一次走访一个五保户,刘洪斌刚踏进低矮潮湿的简陋土屋,一股煤烟夹杂着难以形容的气味铺面而来。得知刘洪斌是来帮扶困难户,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身上插着导尿管的老大爷颤巍巍地从被窝里伸出手,热切地望着他,刘洪斌鼻头一酸,赶紧蹲下身握住老人的手,询问老人的身体和家庭状况,耐心讲解扶贫政策,还和老人唠起了家常。
刘洪斌在与街上的老人唠家常。记者 杨晓龙 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知道我得了癌症刘书记马上就拎着补品来了,开导我,和我说得这个病千万不能着急,一定要振奋起精神来。”60多岁的老党员林凤云聊到这里不仅有些嗫嚅。即将进行第二次手术的她,面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因势利导,他打通了村子“造血”的“动脉”
到村伊始,街道上很多垃圾没人处理,垃圾池堆满了垃圾,飞的到处都是,线路老化经常停电,村集体账户也被查封,不仅没有产业还欠下了280多万元的外债。
“感觉到碰上一场硬仗。”回忆起刚进村时村里的状况,刘洪斌无奈地苦笑。工作组驻地车水马龙,乡亲们争着到工作组要资金、要项目、要工程、要活干等等。在深切的感受到乡亲们脱贫致富强烈愿望的同时,刘洪斌也感受到,贫困村的农户大多文化水平低,传统农耕观念根深蒂固,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对精准扶贫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和观念上的偏差。一天晚饭后,五六个老乡来到工作组质问:“你们带项目了吗?带资金了没有?”一名工作组同志解释道:“先摸一下底……”话还没说完,老乡们几乎是异口同声:“那你们来干嘛?”面对“来势汹汹”的老乡们刘洪斌也没有下“缓兵之计”,毫不含糊:“如果说我们没带项目,但是带的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方针政策,这是最大的项目。如果说没带资金,我们要通过宣传,彻底扭转‘等靠要’思想,这是最大的资金。脱贫致富除此无他!”
刘洪斌认为,要拔穷根,首先要使他们从要钱、争低保,转变到找准适合的产业项目上来,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刘洪斌带领队员多方询问在外养蜂流动党员的工作地址、联系方式,不厌其烦地逐一联系,驱车三百公里对孙合、王国良、范贵才三位在外养蜂党员进行慰问,并在现场联系实际讲党课,鼓励他们成立养蜂合作社,树起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鲜红旗帜。刘洪斌的热诚和真心最终感动了几位养蜂党员,带动了10个贫困户发展养蜂。同时,刘洪斌还帮助他们创办了第一家淘宝网店,打开了产品的网上销路,销售蜂胶、蜂蜜、野生蘑菇等山区原生态农产品,激发带动了农民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该合作社的年收益增加了38万元,户均增收3.8万元,带富领富成效明显,建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链党组织为骨干的“一核多元、融合互动”脱贫攻坚组织体系,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建好组织促脱贫”的双赢发展新路。
老庙营村西山上的光伏板。记者 韩朝 摄
记者在村中走访时,68岁的老人栾正羽指了指不远处山上的一排排光伏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那就是我们的光伏电站!”当时为了还清村子里280万的外债,刘洪斌反复思忖,结合单位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和当地的能源资源,先后13次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到山上勘察地形,最终决定——“光伏扶贫”。通过8次向丰宁县委领导、镇政府领导汇报沟通,连续3次驱车500公里到总部汇报,刘洪斌最终争取到了单位捐赠359万元,在老庙营村建设610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创收80多万元,改变了村集体零收入的状况,为农村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协调县、镇相关部门保证光伏电站收益不被法院执行还债,光伏有了收益,为贫困户每户增加收入约3000元。同时推动单位在承德区域投资1.85亿元建设2.48万千瓦光伏电站,年扶贫捐款达320万元,可带动106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殚精竭虑,他把村子的明天扛在肩上
为了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村子的未来能更加美好,刘洪斌还必须要带领工作组啃下几块“硬骨头”。
村里的用电问题急需解决。村内电网电压不稳、设备老化、经常停电,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刘洪斌去电力部门协调了5次,最终成功改造升级电网,解决了电网老化问题,使老庙营村电网达到安全可靠地满足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降低了电能损耗,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可靠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要解决。刘洪斌组织单位员工开展“爱牵手助成长,献爱心聚希望”募捐活动,目的在以智力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返贫,不仅让困难群众“富口袋”,还让他们“富脑袋”。活动为需要资助的39名学生筹集了18万多元资金,保证顺利完成学业。在刘洪斌的努力下,国家电投映山红志愿者协会还为村幼儿小学购买了数字网络电视、文具等学习用品,让孩子们通过网络拓宽视野,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村民们平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不能耽误。刘洪斌把群众的诉求记在本上、印在心里,有针对性的开展暖心活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村里的困难党员、孤寡老人,有的购置了电磁炉,有的送去了米面油,为350多户贫困户送去了价值40多万元的生活必需品和新春祝福,确保贫困群众吃得好、穿得暖、过好年。
老庙营村的“扶贫爱心超市”。记者 韩朝 摄
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精神生活同样不能落后。为了挖掘、传承好特色乡土优秀文化资源,刘洪斌积极协调市、县文化部门,对老庙营村剧团和秧歌队进行抢救扶持,筹集9万多元购置设备。邀请艺术专家组织村党员文艺骨干编排河北梆子、三句半、快板、京东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目前村里演出的《打龙袍》、《穆桂英挂帅》等节目,很受十里八村群众的喜爱,在丰宁也是很有名气。同时扶贫工作组募资12万元在村里建设“扶贫爱心超市”, 把群众中的“好人好事”兑换成“道德积分”用来在超市中换取物资。开展了“十星农户”、“美丽庭院”、“好儿媳”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更进一步激发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让村民在生活物质脱贫的同时,达到精神脱贫的目的。
“红旗”领航奔富路,产业“造血”富村民,老庙村的路已然是越走越宽。看着老庙村两年多来的惊人变化,记者不禁向刘洪斌问及“初心”,这名老共产党员非常简短地答道:“就是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