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某个体育项目,很难对应一个特定的人群。但是赛艇这项运动,此前却有着清晰的标签。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赛艇总是和名校、商学院以及企业家挂钩。赛艇被这些人群热爱的原因是什么?如今赛艇的发展环境依然小众吗?在洋溢着荷尔蒙,令人感到“一颗赛艇”!(exciting)的第十届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现场,我们找到了答案。
名校和赛艇渊源颇深
△岸边热情的观众。主办方供图
这场在成都市新津县的赛艇比赛已经举办了十届,期间有来自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清华、北大等国外内名校的参与。
早上八点,当地居民已经早早地分布于比赛河道两岸,准备好迎接这场盛会。
赛艇之所以在名校之间这么流行,要从泰晤士河上的一场比赛说起。190年前,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了第一场赛艇对抗赛,并由此拉开了百年较量的大幕。
一年的艰苦训练,只为一场比赛,190年的历史传统,只有一个对手。比赛因为这样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赛人群,参赛学校以此为契机,通过组织校友会、联谊会,把比赛办成了一个重大的综合性盛会,甚至有10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电视直播。
认识到这项运动的非凡魅力,同时为了促进对外交流,一些名校也借鉴开展起了赛艇赛事,其中著名的另一对当属耶鲁和哈佛的对抗赛。
北大和清华也曾经开展过一段时间的对抗赛,意图打造成和其他两个名校赛事齐名的亚洲赛事,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撑过第十届。
如今,名校之间的赛艇对抗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世界名校赛艇邀请赛”“中外名校赛艇挑战赛”……从五花八门绕口令似的赛事名称便可以看出,赛艇运动受热捧程度。
赛艇体现团队精神
赛艇之所以对大学生有如此大的魔力,不仅源自于赛艇整个参与过程对团队建设的增益,也是名校之间长期发展、交流互鉴的结果。
赛艇的两头呈“锥形”,拥有着完美的线条,在浆的作用力下刺破水平面,像一只飞箭一般平稳地穿梭于水上。在奥运赛场上,速度可达到5.33米/秒。
赛艇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其精髓在于团队中没有谁是超级英雄,每个人各司其职,是一支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队伍,体力、团队协作等多项综合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悉尼大学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1000米直道竞速获胜后庆祝。主办方供图
比赛现场,从赛艇的搬运,下水前的准备和入艇动作,以及最终摇动起划桨,整个过程整齐划一,需要相当的默契和配合。而这些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的核心理念。由此,赛艇运动也受到了王石等一众企业家的喜爱。
在欧美运动专家看来,高水平水上运动员的知识层次包括流体力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据了解,在一些专业比赛中,选手的赛艇都是量身定做的,不同位置的宽度大小完全契合运动员的身材比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力学原理,让赛艇做到最大平衡。
在新津赛场,七八位刚比赛结束的国际参赛选手,把赛艇搬上岸后,返回到终点处为还在奋力划桨的其他队伍加油助威。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大家共同努力过后的成就感被烘托得更为浓烈。
赛艇运动的发展空间
赛艇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时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天气恶劣临时取消。第二届奥运会之后,赛艇的航道、比赛距离等细则不断明确,完善至今。
赛艇在奥运项目中的日趋成熟,也使得各国纷纷开展这项运动。如今的赛艇已经不单单是属于名校或者企业家的运动了,职业运动员和爱好者的加入,为其带来了多样性。
据本次参赛的成都大学代表队和成都体育学院代表队的教练周兴旭介绍,现在国内赛艇环境比之前好很多,出现了大大小小U系列的赛事,以及各种挑战赛,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比赛可以参加。她带领的成都体育学院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女子1000米4人双桨无舵手第一名。
因为受到人员、水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赛艇在国内依然局限于小范围的发展。但可喜的是,愈来愈多的中国青少年开始参与这项运动。今年4月,在比利时根特举办的第29届国际青少年赛艇锦标赛上,共有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77家俱乐部的1100位选手参与角逐。代表中国出征的是江苏苏杰赛艇队的28位小队员,他们一共收获了2金3银1铜的不错战绩。
参与赛艇运动的费用远远超过踢一场足球或者打一场乒乓球。相关人士表示,“赛艇很贵,一条8人艇国产最便宜的也要20多万元,一条桨就4800元,一部专用划桨训练的机器16万元。”这也成为了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据周兴旭介绍,每次参加比赛,过程中器材运输、酒店住宿、餐饮、报名等产生的费用,平均每个人1万元起步。
有专家表示,因为水上运动受制于水域、设备等硬性条件要求的特点,目前只有少部分爱好者能亲身感受赛艇运动的魅力。但随着赛艇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青少年通过参与赛艇运动,可以提高专注能力、自控能力、学习效率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赛艇未来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