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市官桥西庄小学学生。
四川广元利州区宝轮一小学生做的好书推荐卡片。
让孩子阅读的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也许应该放在最前面提出,但因为“阅读有好处”基本是共识,我们搁置了它。可事实上,人们所期待阅读能带来的好处和它真正能起到的效果,经常并不一致。
阅读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读书能提高成绩吗?对于相当比例的学生或家长,这一定是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事实上,即便在图书资源已经颇为丰富的学校,《小学生作文400字》等作文辅导书也始终占据着借阅排行榜的前几名。很多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直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迅速提升学习成绩。
其中,与阅读关联最紧密的,又当数语文成绩。好在,有一些事例让我们倾向于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能。记者为了寻访力推阅读的孙水仙老师,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宝轮一小时,正是这所小学周一升旗仪式之后的总结大会,刚好听到在刚过去不久的统考中,六年级语文成绩最高的几位同学,几乎都来自孙水仙老师的班级。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和作文始终是重中之重,而写作能力又必然建立在阅读带来的积累之上。在走访中,许多语文老师向记者提及,对于乡村孩子来说,从三年级开始的写作文是老大的难题。这很可能是由于乡村孩子从小有阅读习惯的极少,而生活又相对封闭。于是,在学校广泛阅读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目前在广元宝轮一小带五年级的刘玉梅老师说,自己从一二年级开始带班上的孩子读绘本,虽然开始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快乐,但“到三年级的时候,作文起步就感觉要轻松一些,没有以前带的班写作文那么难”。
在此之外,阅读能力在更广的意义上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之一。一些稍显极端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小学生之所以在低年级时考试成绩很差,是因为“考试题都看不懂”。长远来看,学习各个科目,乃至于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也都需要足够的阅读能力作为保障。
但是,如果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期待和目标,造成的问题也许比收获还多。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人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到阅读带来的新鲜和快乐,而不是过早为他们设立目标,才能让阅读的兴趣得到健康的滋长,否则,抵触的情绪就会开始萌生。比如,读书之后要写读后感,是多年来学生们的噩梦之一,一旦带着“读后感怎么写”的考虑读书,学生就会觉得反感,能感知和吸收的内容反而大大窄化。摘抄好词好句,也是许多学生都有的阅读习惯,因为这最方便写作文时拿来用,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反而是实现深度、完整阅读的阻碍。
阅读能改善性格和人际关系?
这么多公益机构将绘本等童书送入乡村学校,几年下来,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记者向各个机构提出这一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开始让人有点意外,但后来发现其实早已是共识。
“我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一些没有做桂馨书屋项目的学校,下课的时候往往很安静,但在做了书屋项目,阅读做得好的学校,一下课,校园氛围特活泼。学生状态真的不一样,他们更愿意去跟人对话。而不会说很胆怯,不愿跟人交流。”桂馨慈善基金会的冀志伟这样讲述自己进校园的感受。
“坚持阅读的班级,老师们的反馈主要集中在觉得师生关系变好了,突然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原来当个老师这么幸福等等。在实际接触中,我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状态很放松,敢说敢想,不像有些地方的孩子,怎么都推不动,不敢说话,没有想法。所以,我觉得阅读可能会带来孩子生命状态上的改变,就是整个人都被打开的一种状态。”担当者行动的陈美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好的童书,总是与孩子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十几年来,中国童书市场繁荣,而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出版了大量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绘本,尤其是国外引进书数量很多,带来的是全新的儿童阅读理念。比如,一本书不一定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的情感有抒发的通道;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未必是读了什么,而是父母与孩子彼此陪伴的时间和情感沟通。对于亲子阅读缺失的乡村儿童来说,老师陪伴他们一起阅读这些有趣的、动人的故事,也正是一种珍贵的情感沟通。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作为管理者,往往起到的是约束和震慑的作用,很多老师甚至希望学生能够怕自己,这样他们才能更规矩,更遵守纪律。但在教学之外“另起炉灶”的阅读中,孩子发现自己的表达可以更自由,师生关系也有了更丰富的面向。
冀志伟讲述了桂馨慈善基金会与合作学校在今年4月一起策划的绘本剧活动。他们杜绝有明确剧本、孩子需要一字不差背台词的方式,要求孩子们自己选择故事,然后自己上台演。并且所有孩子都要参与到第一轮非正式的演出当中。在一个村子里的教学点,有一个小女孩一个人表演了六个角色,非常出彩,但据她的老师们说,这个女孩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来没在课堂上发过言说过话,已经被定义为“问题学生”,这次的表现让所有老师都非常惊讶。“我觉得这些老师未来肯定会特别相信他们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做到那些以前他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记者到广元市,在孙水仙的班级也切实地体验到了这个喜欢阅读的班级里学生们的活跃与热情。几乎是一进教室,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来和记者交流,一个个都想把他们完成的花样繁多的写绘作业、制作的团扇纸伞分享给记者看。在这个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的班级里,一起读过的书、完成的作品是他们珍爱的宝贝。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孩子们尊重、信任,看不出紧张和隔阂。
“我们班的孩子们特别团结。”孙水仙说。她将阅读作为培育班级文化的一种方式,比如,无论学生完成的质量如何,她都坚持每次将全部写绘作业装订成册,即便有领导检查,也绝不抽出那些看似简陋或潦草的作业。她还尤其强调阅读对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在孙水仙此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里,她还谈到过自己如何用《晴朗的一天》《小偷波波》两本绘本,解决了班级上物品遗失的悬案,以不点名、不批评的方式,让做了错事的孩子有悔过自新的机会。对比这些关乎品格和人生的坚持,优秀的语文成绩确实只像一个副产品。
阅读重要但绝非唯一
尽管乡村儿童阅读的推广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很容易发现,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与语文科目的直接关系,“阅读”向基层的渗透程度已经相当之高。全国各地,提倡建设“书香校园”的乡村中小学有多少,虽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比例一定不会小。
在着力于乡村教育的公益机构中,以阅读为核心的就占据了相当部分,而在拥有多个模块的机构中,也往往是推广阅读的人数最多,成效最明显。一公斤盒子的晓华对记者说:“学校对阅读的重视,远远大于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比如我们要开展一个关于阅读的培训活动,阻力会很小。但我们比较担心当阅读成为一个趋势之后,会让他们比较少关注到其他板块的内容。”她表示,在阅读盒子之外,一公斤盒子还有关于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项目和产品,但推广起来的难度明显高于阅读产品。
学生的成长,好的教育,都应该包含多个面向。优质的阅读对提升读写能力、人文素养,乃至于情感能力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在生活技能、科学素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就需要其他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方式。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有一些学校比如宝轮一小也通过班级小菜园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但总的来说,在基本的教学之外,得到最多关注的仍然是阅读和艺术课。
而且,学校里重视的阅读本身,也存在过于偏向文学的问题。因为带阅读的老师基本全是语文教师,阅读也通常和写作、诵读等形式相结合,无论是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还是老师们为孩子选择的阅读书目,文学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童书中的另一主要品类科普都出现的很少,这势必会造成孩子们阅读内容的偏颇和不完整。究其根本,阅读也只是实现良好教育的一条道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仍然是让孩子们的成长有更多的可能,更少的遗憾。(李妍 何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