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

未来生活“智”量高 妙语如珠听“小达”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2019-05-22 17:46:08
分享:

▲“小达”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小观众

▲康复机器人可以一边游戏一边训练

▲养老小屋里筷子、勺子均为防抖设计

  从中文输入飞跃式发展的大科技,到能让手抖老人独立进餐的小设计,从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技术,到帮助病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成果,本届北京科技周的主场活动是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众多展览项目充分诠释了“科技惠民”这个主题,用科技自身魅力让观众体会到“获得感”。

  看点

  本届北京科技周的主场活动展览分规划引领篇、建设成就篇、美好生活篇、科普惠民篇四个篇章。其中“美好生活篇”贴近百姓生活的展项最多,主要呈现科技助力“绿色生活、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精准脱贫”的画卷,包括近年来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蓝天、碧水、净土”以及养老科技、城市精细化管理、科技扶贫成果等内容,增强公众对当今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展望“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前景,畅想未来智能新时代科技成果应用的生动场景,展示科技助力冬奥成果。如果说“规划引领篇”“建设成就篇”让观众们深深体会到了大国重器的魅力和科技强国的成效,那么“美好生活篇”就是把科学技术从科研院所的“庙堂”拉到百姓身边,让观众亲眼看到、触摸到科技改变生活的方法和成果。

  把“科技课”送到千所乡村小学

  现场演示月球探秘、动手设计气动火箭……在科技日报社、中国平安发起的科普实验室展览区,北京西什库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月球探秘”。而大屏幕的另一端,科技部扶贫点江西永新县烟阁水湄小学则通过三村晖智慧教育平台连线实现了双师课堂,和西什库小学的孩子们实时互动,共同探索月球的秘密。

  记者了解到,这些融入新奇元素和硬核科技的课程是中国平安专门为乡村孩子们设计的。其中,“航空航天”主题课程以“航空器”与“航天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竹蜻蜓、纸飞机、电动滑翔机、无人机等航空器的升空原理,并动手设计气动火箭、组装探月小车。“智能制造”主题课程则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只是中国平安“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两个主题课程,该计划还包括“农业科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共五大主题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不仅可以认识生活中的农具、研究含羞草,还能让机器人学说话,自行设计启动火箭。

  该计划下一步将在全国1000所乡村小学推行,课程有机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方面知识。“我们就是要用技术手段,把科技课程送到偏远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们与城里的孩子同步享受到教育资源。”项目负责人说。

  养老小屋让老人生活得安全又有尊严

  如果说科技课、机器人展吸引的多是中小学生观众,那么“养老小屋”展览区内围观的就都是老年人了。在这里,小到为手抖的老人设计的餐具、系纽扣工具,大到独居老人异常状态监测报警系统,都是为了让老人不仅生活得安全,还要生活得有尊严。

  这套产品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重点课题。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老年性震颤患者,他们设计了防抖的筷子、勺子、叉子等餐具,单手就能系扣子的辅助工具,以及剪指甲的工具等等。针对独居老人,他们设计了心率呼吸监测床垫,并与一套平安报警系统连接。系统会采集老人生活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出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一旦老人在床上时出现心律呼吸异常情况,或离床时间有异常,系统就会向监护人或急救机构报警。

  这些工具和监测系统对有养老需求的人群自然有吸引力。一位带孙女来科技周主场参观的老人对平安报警系统颇感兴趣,“以后老了我也不想跟孩子们住,给他们添麻烦,自己住的话有这么一套系统挺安全。”据介绍,目前这套平安报警系统已经在西城区的月坛、新街口等街道的独居老人家中进行应用试点,今年和明年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一边玩游戏一边让关节重返灵动

  “手(脚)放进设备中,就可以实现牵伸、翻转,只要理疗师调节好‘小’机器人的力度,就可以自动训练,而且训练时,还有可以配合训练的游戏,增加趣味性。”一位正在体验关节康复机器人的赵阿姨告诉记者。

  这款康复机器人可以对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瘫儿童、周围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等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关节康复训练,并且可以做到实时评估反馈训练效果。“理疗师在对患者的牵伸力度进行调节之后,机器人将拟人的力度传递到肢体,让你的肌肉在趣味的力度交互中得到定量的强化。这样为医师或家人节省体力和时间、让患者更为便捷地得到更为精准的肢体康复。”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仅如此,康复机器人还设置有配合康复训练的游戏,患者可以通过游戏中设置的方位变化来完成康复。“目前我们已经有十几种游戏供患者操作,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显示屏操作。比如弹钢琴游戏不仅可以配合手(脚)部康复,还可以对认知障碍等方面进行训练。”工作人员还表示,这款产品已在国内超过50家医院使用。

  要走进普通家庭的“小达”机器人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达”“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几岁了?”“我是2岁的小公主”……一台约1.2米高的深度互动人形机器人晃着小脑袋,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吸引了科技周的众多小观众。任凭大家抛出什么问题,它都能流利对答,连“你怎么没有头发”这样的问题,小达都能给出一个风趣的答案——“我不长头发的”,引得和他互动的小朋友们一顿乐。

  “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让大家都可以花个三五千元钱,把一台机器人带回家。”小达的研发企业负责人笑着说。除了小达,这家企业还新研发了一款名为“ginger”的机器人,在小达的基础上实现了云端智能驱动机器人的更多自主创新,ginger不只有手指,还有34个智能关节,是非常大的一项突破。每根手指可以负重2-3斤的重量,可以实现举杯子、倒杯子等很多动作,实现智能机器人在更多功能上的突破。

  这家企业目前已经让他们的云端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前台迎宾、引导、招待、讲解与推销、节目主持、陪伴、安保等诸多功能,并与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公司合作,让机器人进一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更生活化:“到2025年普通家庭也可以把一台家庭机器人抱回家,帮你端端菜、投递下脏衣服。”

  草莓叶子上的护肤“黑科技”

  本届科技周主场,一桌新鲜可口的草莓和摆在旁边的莓妆护肤品套装吸引了不少女孩子的目光,而化妆品的研发者之一也是年轻的女大学生。她大方地向观众们介绍说:“草莓叶里富含维C和抗氧化成分,可以护肤,它的抗皱效果非常好。”这套莓妆化妆品是由生产草莓地昌平一家生态农场联手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共同打造的,实现了对草莓叶的回收再利用,并利用草莓叶抗氧化、高糖化的功效进行科技再造。

  “以前草莓长完了,叶子都拿去喂羊,特别浪费。所以找到大学生们进行精华成分的提取,做成护肤品,让大家不只吃草莓来抗氧化,还可以用来美容护肤。”草莓生态农场负责人解释说。

  研发大学生之一翟文丽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这种用草莓叶创新研发的护肤品的实效,他们还邀请了30多位中年女士进行前期使用的跟踪实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是这套用草莓叶做的化妆品四件套才200多元,定价并不高,虽然还没正式上市,但草莓农场和大学生们都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现在市场上的化妆品越来越贵,其实其中的有效成分成本并不高,我们就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用科技打造廉价又优质的产品。”女大学生自信满满地说。

  记者雷嘉林艳武文娟

  记者郭谦

  趣点

  父子两辈共同感受中文输入技术演变史

  “爸爸年轻的时候,只有去爷爷的工作单位才能用上带有中文输入法的电脑。那时候电脑特别贵,1987年、1988年那会儿,一台有中文输入法的电脑价格得2万多元,都赶上一套房子的价格了,普通人家很少能买得起。你看现在,直接说话就可以同步转译成中文,手机上就可以完成,多方便。”在北京科技周主场,创业博物馆的“中文输入技术自主创新历程”展位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一位从事金融工作的张先生带着9岁的儿子仔细观看,忍不住发出感叹。

  张先生陪着儿子从最早的活字印刷看起,经过七八十年代的铅字印刷、油墨打印机,再看到“长城0520”中国人第一套中文输入电脑、联想汉卡、五笔输入法,最后到最新的讯飞语音输入技术。每看一个展品,张先生都向儿子介绍当时的情况。看到五笔输入法的纸质键盘时,还当场给儿子背了一段五笔字根表口诀:“王旁青头戋五一……”

  他的儿子告诉记者,寒假里他跟爸爸妈妈出国旅游就用到了语音识别系统,英语直接翻译成中文,特别方便。“以前我以为自己用电脑、ipad输入中文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没想到中文输入技术自主创新和发展还经历了这样长的一段历程,很受触动,也很骄傲。”男孩说。

  “我们这代人算是完整地经历了中文输入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所以看这个展特别有感触——这是真正的科技改变生活啊!”张先生说,他们在参观中还发现了很多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高科技,让他们印象深刻。“孩子从小对科技很感兴趣,现在正学一些基础编程,我觉得孩子今天参观了北京科技周主场之后,不仅会对科技更感兴趣,还能够让孩子增加民族自信、科技自信。”

  记者武文娟

  评点

  科技是为人民带来福祉的原动力

  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都在强调:科技不仅能让祖国更强大,也能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在两个月前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与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民生改善需求对接融合,在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明显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例如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示范”项目获一等奖,该成果建立了北京及周边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网,对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提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百姓看到了更多蓝天;由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主持完成的“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和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和应用”项目也获一等奖,建立了自身免疫病诊断模型,发展了自身免疫病治疗的中国方案和技术,成果在30多个省、直辖市的数百家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自身免疫病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让数以万计的患者减轻病痛和负担。

  从本届科技周上可以看到,那些看似遥远的技术正在我们身边成为现实,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唯有大力提升服务于民生的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在融合发展中让科技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关键词:智慧,惠民,机器人责任编辑:杨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