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

精神压力是年轻人脱发第一诱因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8-11-16 09:34:30
分享:

  日前,一条题为“最小15岁,80后、90后已成植发主力军”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视频中,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说,现在主流治疗脱发的人群是80后、90后,他们成为植发主力军。

  视频中医生的说法,引起了网络上众多年轻人对自己脱发状况的焦虑。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了这条视频,该条微博下点赞数第二高的评论为:“90后还没脱贫就已经脱发,心疼自己一秒钟。”而此前,“90后已经秃了”,某款以预防脱发为卖点的洗发水去年“双11”热卖的新闻和自媒体文章频繁出现。

  这些甚嚣尘上的言论不禁让人疑惑,当下年轻人的脱发状况真的已经非常严重了吗?脱发真的年轻化了吗?

  没有权威数据证明“脱发年轻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国目前没有进行关于脱发的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由于我国历史数据的缺失,没有办法进行对比,所以‘脱发年轻化’的说法很难成立。”

  “只能说,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对外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脱发,所以有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孩子前来就诊。”杨淑霞解释说,“我们会问来就诊的小孩,家里的长辈有没有人脱发,如果有,会继续问他们的脱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很多人会回答说,长辈们在自己这个年龄段还没有脱发。”

  “但这只能算是患者自己的一种认知,是不是(脱发)真的有年轻化的趋势,尚不能据此作出结论。”杨淑霞说。

  关于植发的人群,杨淑霞解释说,年轻人一直都是植发的主力军,而且这个趋势今后也不会改变,因为年轻人会面临择偶、就业等问题,对形象要求比较高。“如果一定要说有一个变化趋势的话,就是对外表要求比较高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了,植发的人群也开始‘老龄化’了”。

  “精神压力”是脱发第一危险因素

  1992年出生的张灿(化名)现在是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一名博士生。4年前,他从吉林大学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进行5年制硕博连读。北大课程的难度和密度,远远超出了张灿的预期,他以前每天倒头就睡、睡眠时长至少8个小时的生活被打乱了。

  理论物理、量子规范场论、广义相对论……“课上一遍根本听不懂,只能课下反复看书,然后完成课后作业”,上专业课的那一年半,张灿基本都是上自习到半夜两三点才回到寝室,早晨7点又起床去上课,即使偶尔回来得早,躺在床上也会失眠睡不着。

  没过多久,他就发现,早晨起床后,枕头上到处都是自己的头发。曾经头发浓密的张灿,发际线开始不断后退。等到研二结束时,张灿头顶的头发只剩下稀疏的细软毛发了。

  张灿的这种脱发情况,正是杨淑霞所说的“休止期脱发”同时伴有“雄激素性秃发”,她解释说:“休止期脱发是一种大家不太熟悉的脱发类型,却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

  休止期脱发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过多的生长期毛发进入休止期后,出现休止期杵状发过多的脱落。“这种脱发类型是普遍存在的,其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压力、紧张、睡眠不足等”。

  杨淑霞指出,休止期脱发一般会在诱发因素发生3个月以后出现,也就是说患者3个月后才会发现掉发多。如果纠正这个诱发因素,在纠正开始后的4~6个月,头发才会慢慢地恢复生长。

  杨淑霞进一步解释说,脱发分很多种类,整体来说,由精神压力大而产生的焦虑等情绪,是目前脱发的最主要原因。精神压力大会对人体的免疫状态产生影响,“在皮肤科,很多疾病比如湿疹、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等都和精神压力有很强的关联性。”

  脱发患者该如何进行自查?杨淑霞建议,如果发现掉头发突然变多,一般是休止期脱发,要回忆3个月前发生了什么事,找原因,将诱发因素纠正即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掉,但就是头发越来越少,尤其是头顶部位,一般就是雄激素性秃发,该类脱发应该尽早治疗,从而尽可能多地挽救头发;而斑秃一般是会自愈的,这类患者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头发,心情要放轻松,因为由此产生的焦虑状态会改变身体免疫状态,免疫状态的改变又会加重脱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积极调整好心理和身体状态是斑秃治疗的首要条件。

  “脱发年轻化”的宣传加剧了年轻人对头发的焦虑

  杨淑霞在门诊中发现,很多脱发的年轻人会有一些心理问题。曾经有一位患者认为自己脱发严重到皮肤科就诊,杨淑霞告诉她只是正常脱发,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外表容貌,但是患者还是在自己“快秃了”的担忧中无法自拔。

  “有很多来门诊的患者对头发的关注度过高,从而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杨淑霞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媒体对所谓‘脱发年轻化’的宣传其实加剧了年轻人对头发的焦虑。”

  杨淑霞表示:“现代年轻人的焦虑来自各方面,可能会出现咬甲癖、拔毛癖等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行为疾病,这在门诊中经常见到。”

  刘禺目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后,他从小就有咬指甲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是咬指甲咬得最厉害的时候,常常会咬破流血,虽然感到疼,但还是会咬;另外就是上课的时候,还有看剧情比较紧张激烈的影视作品的时候也会咬指甲。”

  刘禺觉得“在焦虑比较严重和精神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会觉得指甲是有棱角的。”今年已经27岁的刘禺,记忆里只剪过两三次指甲,剩下长出来的指甲,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咬掉了。刘禺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心理咨询,他很清楚自己咬指甲的癖好是由于内心焦虑所致。

  杨淑霞在门诊中如果遇到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疾病的患者,她会建议患者先去心理门诊就诊。在采访中,杨淑霞多次强调,年轻人还是应该理性看待自己的脱发情况,不应该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相比于外表,内在美更为重要。”

  张灿的头发掉了之后,在父母的强制下也曾经两次去医院就诊,但都没有效果。张灿本人对脱发这件事并不是很介意,他自己也经常拿发际线这件事和同学开玩笑,“因为生活中还有其他很多比头发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担心。”

  通过前两年近乎“死磕”的钻研功课,今年博士五年级的张灿已经连续拿了3年奖学金,并且在今年赶上了第一波秋季招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还有一份很可观的薪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刘昶荣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精神压力,年轻人,脱发,诱因责任编辑: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