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塞罕坝系列报道:绿水青山换来真金白银
塞罕坝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金文
2018-10-10 15:17:00
分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杨金文 摄

    长城网承德讯(记者杨金文)金黄的落叶松、火红的枫叶、翠绿的云山……走进十月的塞罕坝,你会觉得叠翠瑬金、层岭尽染、五彩斑斓这些美好词汇是那样的苍白,除了心头为之一颤之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这震撼之美。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水草丰沛的“千里松林”,是康熙设立的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清王朝的衰弱,清朝末年塞罕坝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之后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性采伐,到解放初期,塞罕坝已经成为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也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为改变“从屋顶向北京扬沙”的形势,1962年,原林业部在这里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原专属承德三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和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从全国18个省市被抽调至此,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4岁。1964年,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典型邢燕子的感召,陈彦娴等6位承德女高中生决定放弃高考来到塞罕坝……

  50多年来,三代林场干部职工前赴后继,在高寒贫瘠的沙地上种植树木,使这片不毛之地成为一个112万亩的大好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全世界诠释“美丽中国”,创造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秋天的塞罕坝别样美丽。杨金文 摄

    “美丽高岭”声名远扬,带火了这里的生态旅游。9月14日21点22分,首趟天津至承德塞罕坝方向的“环京津冀·乐享河北号”文化旅游班列从天津北站始发。首趟班列以塞罕坝为目的地,班列全程运行4天,期间广大游客在塞罕坝享受太阳湖、七星湖、泰丰湖等风景秀丽的景区,切身体验“秋高气爽、河湖纵横、摄影天堂”的塞罕坝美景;与塞罕坝人零距离接触,用心感受“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秋天的塞罕坝别样美丽。杨金文 摄

  “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坝上旅游,这次来明显感觉到这里变了,不仅路好走了,沿途还多了很多可玩、可看、可住、可体验的新项目,这次来得值!”广西游客莫先生对他的坝上之行非常满意。十一黄金周期间,坝上独特的秋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建场50多年来,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塞罕坝展览馆,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来自福建的游客陈女士一边眺望着处于林海中的美丽小镇,一边仔细聆听着导游的讲解,连连感叹:“塞罕坝精神了不起”。

塞罕坝色彩斑斓。杨金文 摄

  作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起点的塞罕坝森林小镇,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走在塞罕坝森林小镇内,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民宿,环境优美的度假酒店,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超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成为不少游客留宿这里的理由。

  塞罕坝森林小镇作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起点,小镇的整体环境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场部核心区近100处单体建筑或片区,并选取2条主街、3处节点进行重点风貌整治提升以及标志景观打造,树立特色场部新形象,为承德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塞罕坝名气大了,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带动了餐饮、宾馆、修理、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原先京津游客多一些,现在外省的南方人来游玩的逐渐多了起来。塞罕坝有森林、草甸、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最常见的是蓝天、白云和飞鸟。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塞罕坝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塞罕坝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田亚伟说。

   目前,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400多万元,林场苗木、森林旅游等相关产业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收入已占林场总收入的50%以上。

参天大树成荫。杨金文 摄

关键词:塞罕坝,绿水青山,带动收入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