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大鱼大,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鲜活例证,是40年河北经济发展中一段激扬的乐章。
从偷着干到大胆干,从小打小闹的贸易为主到涉足发展实体产业,从拼低成本到搏高技术……激荡40年,河北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昂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打破思想禁锢,从偷偷干到光明正大地干
省会龙头汽配市场北方汽配城4楼,年过六旬的邢士林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市场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禁心生感慨:从40年前的一个穷小子,变成拥有亿万身家的企业家,正是因为踏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节拍。
上世纪70年代末,邢士林在石家庄市石棉制品厂捧着“铁饭碗”,但工资只有20多块钱。头脑活络的他,便利用闲暇时间在路边摆地摊售卖编篮、磁带等小商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改变了邢士林的命运。
1979年,邢士林在洛阳采购劳保用品时,顺便采购了一车杜康酒拉回石家庄,在那个商品极其匮乏的年代,这车酒很快就一售而空,为公司纯赚近两万元。
看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经过深思熟虑,1980年,邢士林辞职“下海”了。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刚刚过去,在人们心中,个人经商还不是件光彩的事儿,顶着街坊邻居“不务正业”的非议,邢士林带着不足百元钱,摆起了“地摊”,卖过鞋帽、磁带、服装、自行车……很快,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万元户”。
1983年,腰包鼓起来的邢士林计划开家“门脸”经营汽车配件、轮胎等产品,却又有所顾虑。最后是通过挂靠石家庄市桥东区东华路街道办事处,注册了石家庄市汇明商贸公司,戴了顶“红帽子”给自己壮胆撑腰。
“那时虽然能感觉到国家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我还是怕被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不敢露富,但追求财富的欲望又非常强烈,所以很谨慎。”邢士林回忆说。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人们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就在这年,邢士林彻底甩开膀子干,开了石家庄第一家茶馆,成立了华北首家民营汽车城,正大光明地将事业越做越大。如今,从汽车城发展而来的北方汽配城各种汽配产品门类、品种规格一应俱全,入驻商户400余家,辐射能力遍及全国各地,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
从禁止到允许再到鼓励,我省放开搞活个体经济的政策大门越开越大,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省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1979年,我省开始开放集贸市场,明确指出发展个体工商业势在必行;
1980年,省政府提出要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
1984年,正式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提出了“集体、个体一起上,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
1978年至1988年十年间,我省个体工商户达到87万户,居全国第三位,从业人员201万人,注册资金猛增到25亿元,产值和营业额达到87亿元,私营企业达1051户,居全国第二位。
“南有义乌,北有三条。”在那个开始合法追求财富的时代大潮中,河北激流勇进,石家庄新华集贸中心、青年街、南三条等“批量生产”万元户的我省最早的批发市场,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其中当时的南三条仅次于义乌位列全国第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02年民营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2008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2014年,民营经济的占比上升到“三分天下有其二”。
截至2017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私营企业分别达458.36万户和113.2万户。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4406.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7.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
●打破玻璃门,从贸易为主进军实体产业、公共事业
20多年前新奥进军廊坊市天然气入户工程时,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
1993年,王玉锁要推行天然气入户工程的消息一出,立即在廊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公用事业应该让政府干,难道要把廊坊市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压在他王玉锁一个私营企业老板身上吗?有人甚至扬言,若让王玉锁干了,宁可不用天然气。
“胆子比脑袋还大”的王玉锁一度心生退意。
关键时刻,是廊坊市委、市政府顶住压力,为他撑了腰:干事业不能唯成分论,谁有能力就让谁来干,就选王玉锁!
这个决定,创造了两项纪录:廊坊市成了全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新奥则开了全国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领域的先河。
五年后的1998年,当我国出台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时,新奥已有了多年运营城市燃气工程经验,成为全国城市燃气供应的领跑者。
随后,国家改革力度越来越大,民营经济能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多。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出台,长期以来禁止非公资本涉及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向民营经济敞开了大门。
一颗种子从发芽、成长到参天大树,需要合适的土壤温度,充足的阳光雨露,更需要精心的呵护。
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非禁即准”。2016年至今,全省取消、停征、免征4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减免10项政府性基金,出台49项降费政策,减免税费近千亿元,进一步清理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性壁垒。
今年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双创双服”活动动员部署大会,吹响了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服务实体经济的冲锋号。省、市、县三级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开展“一对一”服务,全力帮扶全省10000多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四十年来,一扇扇“玻璃门”被打破,一扇扇“弹簧门”被推开,我省民营经济逐渐从小打小闹的贸易走出来,进军并深耕实体产业和公共事业。
今年6月,2017年度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评选结果出炉,民营经济呈现“两实”新态势: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企业达到73家,比例超过七成。二是上榜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5574.84亿元,户均达到155.7亿元,实力大幅跃升。
●从拼低成本到搏高技术,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钢铁跨界生物制药,叶金保没想到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跨度竟有这么大。
1999年,他建起迁安第一家民营钢铁企业——金丰钢铁。7年后,在一吨钢材仍能带来可观利润时,他在全省率先主动退出钢铁行业,成立英诺特公司转向高端领域诊断试剂。
然而,转型历程充满艰辛。叶金保搭上了经营钢厂时积累的全部身家,从加拿大、德国购买设备,再加上配套资金,一个生产基地就花了将近5亿元,却迟迟看不到回报。
第一年,亏损;第二年,亏损;第三年,亏得更多……连年亏损,让叶金保背负了沉重的压力。最困难时,资金、研发、销售等诸多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夜夜失眠。
就在叶金保不堪重负、难以为继时,政府向他伸出了援手:研发遇阻,科技部门帮他牵线搭桥,找到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销售困难,迁安市率先把英诺特量产产品纳入本级政府采购目录……2015年,在经历了十年打拼后,英诺特首次实现盈利。
如今的英诺特,已成为全省唯一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企业,把产品卖到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拼资源、拼成本的低端领域,到拼技术、拼创新的新兴产业,更多像叶金保一样的河北民营企业家更新了思想,开拓了眼界,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路。
奋进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又踏上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6月,我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量身制定方案:对民营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抓好苗圃、雏鹰、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给予全方位保姆式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引才,全职引入国内和发达国家院士,一次性补贴科研经费1000万元,补助安家费200万元……
政策给力,转型发力。
靠钢铁起家的敬业集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建设3D增材制造项目,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金属粉末制造基地,两公斤高档产品就能卖出过去一吨钢的价钱。
京城矿业集团从挖掘矿产资源到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建设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板块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爬坡过坎、跃向高端,河北民营经济一路收获,一路精彩。
目前,全省拥有的317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河北发布的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名单中,有六成是民营企业。
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转型升级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