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承德频道欢迎您
承德网群: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承德频道 >> 评论

莫忘李保国 让新愚公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7-06-20 17:29: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由我省组织创排的河北梆子《李保国》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这是该剧自1月份首演以来,历经多次巡演后首次晋京演出。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他以知识绘成风景。”试想一下,35年始终如一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把农民变成我、把我变成一个老农民”。然而李保国并不是农民,他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可固守象牙塔,但他却用尽一生与农为伴,把百姓脱贫致富的需求当成攻坚的课题,把最精彩的科技论文书写于太行山上,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只因“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看到山区农民过苦日子,心里难受,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李保国教授坚守大山35年。尽管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他一心为民谋小康的初心始终没有变。“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从1981年起搞山区开发研究,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额头爬满皱纹,茧子长满双手,长期奔波更给他身体留下了永久的病痛,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退缩。

  在这35年间,李保国教授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让140万亩荒山披绿,书写了新时期太行山治理的传奇;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河北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激活了太行山区一个个“造血”细胞,使10万农民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致富新路。不为钱来、不为利走,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坚持与积累,是他对于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突破,但根源却是他身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李保国教授用生命谱写的一曲当代先进知识分子把本领献给祖国、报效人民的慷慨悲歌,呈现的是高尚“舍得观”和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他用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新愚公精神”的时代内涵,在个人名利之外,总有更高的境界与价值,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为之甘愿奉献,乃至牺牲,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结在一起,人生的维度才会不断延展。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尤其对于河北而言,要抓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第一次系统制定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举措的重大机遇。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未竟的事业,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都要接过接力棒,弘扬李保国精神,唯有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方能不负使命,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孙小航)

关键词:愚公精神,栽培,李保国

责任编辑:赵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