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崔万峰:做城市就是做民生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赵鸿文 刘文昭 2014-06-17 16:34:12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东南部,1963年建县,1989年成立满族自治县。境内山场广阔,物产丰富,素有“中国板栗之乡”“河北桑蚕之乡”“河北金都”之称。宽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万塔黄崖寺是辽金时期汉传佛教圣地,喜峰口长城是《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王厂沟曾为冀东、热南抗战指挥中心。

  “一条马路一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晴天一身土,雨天泥上头。”这是昔日老百姓对宽城县城的描述,而如今的宽城绿水青山辉映,5道橡胶坝组成的城中湖横跨城区,公园绿地遍布,市民生活幸福。过去,宽城经济总量排在全市后面,群众生活困难,人们常调侃,“一进宽城门,稀粥两大盆,要想吃干饭,还得来客人”。而现在宽城经济总量居承德全市第一,此外,宽城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17个新兴中等城市之一。宽城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实现破茧化蝶之变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宽城县县长崔万峰进行了专访。

  建设宜居城市

  记者:初到宽城,我们发现这里街道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宽城是如何把城市建成这样的?

  崔万峰:我们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做城市就是做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市更加宜居,这是发展的目的,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果说十多年前宽城经济刚刚起步时,我们可以大拆大建、大开大阖,用城区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那么现在,城区建设已经过了一个高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有了闲暇时间,也越来越看重生态环境。这时城市建设就要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努力让宽城成为优美的园林城市。

  绿色是生命之色,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舍得把城市的“金角银边”拿出来做绿化,保证居民出门不远就能到公园绿地休闲娱乐。我们先后建成了泽园、怡园两个公园和西山、东山、文笔峰三个山体公园;本着一街一景的原则,建成了多条绿化精品示范林荫路;在县城周边山体种植了观赏植物,修建了山道、亭台,增添了健身器材供市民休闲健身。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灵性之所在。我们在瀑河城区段建设了5道橡胶坝,形成了水面达90万平方米、蓄水125万立方米的带状水系,并在水体周围建设带状植被系统,它和水上公园、亲水平台、廊桥等共同构建了靓丽的沿河景观风光带。

  卫生作为城市的第一形象,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想把卫生搞好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是因为城市卫生工作事无巨细,简单是因为只要做到眼勤腿勤就能搞好。做好监督工作,领导要带头,我每天没事就到街上去看看。要想搞好城市卫生,有时必须有点“吹毛求疵”的精神。

  记者:一个宜居的城市除了需要有优美的环境,还需要便利的公共设施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在这方面宽城采取了哪些措施?

  崔万峰:便利的公共设施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题中之义。一方面,我县累计投资4.2亿元,改造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投资6.5亿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民族教育园区和全市一流的县医院,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6亿元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和宽和医疗服务中心。同时,投资55.2亿元,拆迁改造了8个区片、34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和旧城区,建成了146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和商住房。

  记者: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也是宜居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方面宽城是如何做的?

  崔万峰:宽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一座独具满乡风情的城市。满族剪纸、宽城背杆、皮影戏等传统民俗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辽金佛塔、明代长城、康熙亲封“口外八景”中的四景都在宽城;蟠龙湖是燕山深处的一颗明珠,在这里,古老的地上长城和水下长城交相辉映。在保护特色传统文化上,我们投资4.3亿元,建设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满乡文化风情园、民俗博物馆等特色文化景观,对临街商铺牌匾进行了统一更换,全部采用满汉双语标识。2013年,举办了首届满族文化旅游节,展示了宽城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特色和旅游魅力。

  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不能仅靠硬件,还要依靠市民人文素养这一软件的不断升级。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民族文化展演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让关心公益成为社会共识和公民自觉。

  记者:建设宜居城市需要花钱,作为刚刚“脱贫”(宽城在2012年脱离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行列)的县级行政单位,宽城是如何筹集资金进行城市建设的?

  崔万峰:宽城“因矿而兴”,工矿业的繁荣是宽城“脱贫”的重要推力。目前,宽城第二产业占比较重,需要转型升级,但地方可用财力并不充足,加之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出列”,每年减少可用财力3亿元以上,这对城市建设的压力很大。为此,我们一方面进行社会融资,加强和企业合作,调动企业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借助市场化手段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例如,我们积极推进园林养护市场化,实行以园代圃的办法,让企业把树苗栽在公园,等树苗长大,再换上新的树苗,这样不但能增加绿化面积,还能降低公园的维护成本,一举多得。

  建设宜业城市

  记者:宽城要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在打造宜业城市上,宽城做了哪些工作?

  崔万峰: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视科学规划。我们聘请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科学规划管理城市。例如在路网建设方面,投资20.6亿元,新改建南环路、绕城路等城市道路34条、桥梁5座,构建了“六纵八横、十桥两枢”的城市路网。

  第二,大力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我们按照“产业园区既是新型工业的集聚地,也是新型城市的功能区”这一理念,将全县划分为宽城经济开发区(原龙城产业聚集区)、长河矿业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四大园区。其中的宽城经济开发区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园。目前,该聚集区入驻企业61家,实现产值230多亿元,已经成为宽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和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改变了宽城矿业经济“一业独大”的历史格局。

  第三,培育创新环境。我们成立了“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并与相关单位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从科技成果研发、引进、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奖励措施,扶持企业创新;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增强宽城对县外科技人员的吸引力。

  记者:宽城近年来城镇化飞速发展,在打造宜业城市的过程中,如何协调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

  崔万峰:协调政府、企业和群众在城市发展中不同的利益诉求,关键看政府的抉择。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政府不是商人,而是市场的监管者、服务者,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考虑眼下拿多少钱,还要学会少拿钱,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比如拍卖土地的价格要合理,让群众能接受,企业能承受。这样百姓得实惠,企业有活力,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建设,使4万多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这样的城镇化群众自然拥护。

  记者:大规模的产业建设势必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宽城是怎样协调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

  崔万峰:保护环境不代表不发展工业,发展工业也不一定就会破坏环境,关键是发展什么样的工业。近年来,我们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铁矿采选压延业一业独撑,逐步优化为依靠高新技术和低碳产业。比如,总投资30亿元,采用中建材和西安墙材院的技术以及德国凯乐集团的设备,利用我县丰富的页岩和尾矿资源生产新型自保温墙材的项目,就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作。

  我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非常重视。我曾清楚地告诉过企业的负责人,你们要生存,要发展,我能理解,但前提必须是不打折扣地把环保措施落实好。我们有一家企业上环保项目的时候,第一次因为设备没有上对,白花了5000万元,但为了环保达标,它又上了一个6000万元的设备,没有丝毫的犹豫,这就是我们宽城企业和人民对于环保的态度。

  总之,我们搞城市建设,说到底还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今后,我们会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公共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把宽城打造成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政府不是商人,而是市场的监管者、服务者,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考虑眼下拿多少钱,还要学会少拿钱,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记者 赵鸿文 刘文昭)

关键词:县长,崔万峰,民生

责任编辑:李丹丹